对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研究与思考
2017-05-09徐原美
徐原美
【摘 要】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动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20-02
“高效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高耗时、低效益的现象。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最根本的准则,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就是缘木求鱼。那么,如何构建研究语文课堂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学生活的道路,让语文教学驾照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复。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活化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常见世面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花钱多办事,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先组织学生去查阅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再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老班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又如:现行新教材《数星星的孩子》星星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面知道星空的神奇与奥秘,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二、课堂教学精心的设计是研究的关键
有了对文本的细心研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积极、快乐地走进文本,吸取文本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
1、导入要简洁生动、富有趣味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也这样说:“导语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确实,好的开头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一半。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能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我用课件展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通过画面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
三、加强视听效果——多维的 教学手段
当今课堂教学,不可能仍沿襲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十年一贯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怕麻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话教育设备,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校园网络”共享外界资源,这些手段的应用,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形象,直观性强,便于展开联想,加强记忆,言语、材料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视听结合,生动形象,能提高记忆效果,如《听潮》采用听录音朗诵,使初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文中的意境之美,又深切领会到了朗诵的魅力。《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通过播放“泰山胜景”“三峡风光”的DVD光碟,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充分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伟大,同时又受到心灵的震撼。看电影《三国演义》让学生讨论性格的发展,又辨析原著与剧本的差异。所有这些摆脱了以往陈旧呆板的教学套路,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兴趣感,快乐地接受语文这一门学科。
另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区,在讲《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五人墓碑记》《景泰蓝的制作》等课目时组织学生们实地考察,加深对语文的理解,这一切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生活中教育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文。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开学初我校有位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儿童,又有一名学生捡到一部手机,主动交给学校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五彩池》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的伊循古城遗址,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每月一次的班级黑板报,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郑海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究[J]. 大观周刊,2008.11(6):75-76.
[2]苏红霞.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07,45(4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