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步防好母猪肢蹄病

2017-05-09王林锋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肢蹄病蹄部限位

王林锋

(新希望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266100)

五步防好母猪肢蹄病

王林锋

(新希望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266100)

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母猪肢蹄病已经渐成为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着重介绍了母猪肢蹄的发病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步防控此病的策略。

种猪;肢蹄病;疾病防治

0 引言

母猪肢蹄病是普通病,常见病,此前大家关注较少,但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现在已经成为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影响了猪群的生产稳定,还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规模猪场种猪年淘汰率在30%左右,据调查发现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猪占所有淘汰母猪的20%~45%(Heinonen)。因此加强对母猪肢蹄病的综合防治,对提高母猪利用年限,增加猪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规模猪场母猪肢蹄病发病比例

在国内外规模猪场生产管理中,母猪肢蹄病发病比例很高。主要症状有关节炎症、肢蹄损伤、蹄壳脱落、蹄部角质增生、蹄底损伤和蹄侧开裂等,表现为跛行、不能站立、痛疼,甚至流产、死亡。据Gjein调查研究,80%的圈养母猪的蹄后侧部至少有1处损伤。Sukumaran等对2293头繁殖母猪统计显示,蹄部角质增生、蹄底损伤和蹄侧开裂等的发生率为37%。妊娠期和泌乳期均高发,泌乳期发病率高于妊娠期见图2。前后发病对比,前肢发病率高于后肢见图3。

图1 猪蹄部结构图

此外,肢蹄病引发的应激和疼痛会,也会损害母猪的繁殖生理,导致断奶舍母猪无法发情、配种舍母猪影响子宫收缩以及精子有效运输,妊娠舍母猪出现妊娠障碍或者流产。

图2 母猪不同时期肢蹄病发病率注:数据引用(李宇晓和邢建玉,养猪.2009)

图3 不同部位发病情况统计注:数据引用(Stalder.母猪舍发展论坛.2007)

2 肢蹄病发病原因分析

2.1 遗传因素

据研究发现,肢蹄病具有中等遗传力,而且有明显的品种差异。引进的瘦肉型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发病率高,而我国地方品种、外来品种和地方品种杂交的猪种则发病率较低。Anil等通过对蹄软和正常猪群对比研究发现,蹄软组母猪的淘汰率是正常组母猪淘汰率的1.71倍。因此,优良的品种选育对肢蹄病防治也至关重要。

2.2 生产管理因素

规模猪场母猪环境标准:

温度:分娩舍20~24℃,配怀舍18~20℃。

湿度:60%~80%。

光照:自然光照,窗地比例1∶15~1∶12;人工照明,光照度50~100 lx,光照时间10~12h∕d。

有害气体: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1500mg∕m3,氨25mg∕m3,硫化氢10mg∕m3。

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对母猪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温度过低时,猪表皮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导致脂类分泌物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导致蹄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温度过高,母猪饮水量增加,起卧次数增加,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导致发病率升高。

图4 圈舍喷雾

2.3 栏舍地面因素

规模化猪场的母猪舍地面材料和工艺对猪肢蹄损伤不同,要合理的选择见表3。凝土浇注的地面干清粪工艺,夏季较凉快,冬季较冷,水泥地面过于粗糙,易造成足垫损伤、蹄部挫伤、蹄底增生、关节和软组织损伤;过于光滑,地面冲洗或者尿液排泄后母猪易滑倒、摔伤甚至骨折,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母猪流产见图5。漏粪板的空隙不能过宽,要平整见图6。

表3 猪舍地面材质对猪肢蹄影响

图5 水泥地面过滑导致流产

图6 水泥漏粪板

猪舍环境卫生和母猪肢蹄病也有很大关系。有些猪场地面积水,母猪长期躺卧污水中,有的母猪蹄部长时间浸于水中,蹄壳变软,不能站立,蹄壳损伤,如果被粪尿污染,很容易发生感染,甚至发生蹄叶炎和蜂窝织炎。

2.4 营养因素

母猪肢蹄病和饲料营养有一定关系,生物素(B7)和钙磷、维生素D是最具有强化腿脚作用的饲料营养成分。缺乏上述营养物质导致蹄部角质裂缝,最终导致造成猪肢蹄病的发生。日粮添加生物素可减少猪蹄趾损伤发生率。钙、磷等矿物质在骨骼和维生素D对骨骼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当钙磷比例低于0.5或高于3.0,就会诱发猪的跛行。蛋氨酸∕苏氨酸间接影响软骨代谢,日粮高水平的蛋氨酸∕苏氨酸减少肢蹄损伤。

目前大部分猪场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部分猪场使用预混料。采用品牌饲料厂的全价饲料营养全面,一般不易发生营养缺乏性肢蹄病,采用预混料饲喂的养殖场,由于原料质量及含量、储藏加工、饲喂方式等造成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剩。

2.5 疾病因素

母猪感染疾病导致出现肢蹄病额也比较多,细菌病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布氏杆菌;病毒性疾病主要有:乙型脑炎、口蹄疫;其他疾病:多发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拉伤,外伤等。这些病原菌侵害母猪的腕部、蹄部、肘部等关节,发生红、肿、热、疼、机能障碍炎症反应。长期低温潮湿,也为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外伤、肌肉损伤等导致肢蹄疾病,都会引起母猪行走困难而被淘汰。

2.6 运动缺乏

当前很多规模猪场都是采用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配种后一直饲养在限位栏内,到临产前5~7 d上产床分娩、哺乳。断奶发情配种后又被赶至限位栏内,直到产前1周又调到产房,上床分娩。如此循环,母猪的一生都是被囚禁在“栏”中生活,直至生命的终结。

这种因限位栏饲养导致母猪无法自由活动、犬坐增加,母猪缺乏运动,肠肌无力、肠蠕动缓慢,体况下降;由于免疫力下降,母猪难以承受各种病原的侵袭,发病率升高,特别明显的就是限位栏饲养使母猪肢蹄病增多。

3 五步防控策略

3.1 第一步精心选种选育

选种引种时要选择四肢强健,高矮、粗细适中;站势良好,行走雄壮有力,无肢蹄病(包括无卧系)的种猪;查看系谱,拒绝引进有遗传缺陷的种猪;本场选种留种,严防近亲交配。

3.2 第二步加强营养供给

母猪在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的营养不同,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给母猪提供与之对应的营养丰富而平衡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供应量;特别是要适当补充生物素、维生素D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饲料中钙、磷比例适当,必需氨基酸配比平衡,有条件的可以让母猪适当晒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严禁饲喂霉菌污染或变质的饲料。

参考饲喂标准(新希望六和)见图7。

3.3 第三步改善地面结构

目前多数猪场怀孕母猪舍的地面基本上都是水泥地面。因此,要求地面既不能太粗糙,也不能过于光滑,地面摩擦系数以0.2~0.4为宜;并且要确保一定的坡度,前后落差15~20 cm,水能很顺畅地流到猪后面的粪沟内,不能有积水的地方。当然,有的猪场地面为全漏缝地板,可使地面达到保温、防积水和坚固的效果。

图7 母猪在不同生长阶段饲喂标准注:★分娩当日不喂料,饮用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哺乳期采食量=2kg+0.5kg×哺乳仔猪数。

3.4 第四步合理加强运动

设置大栏进行群养,4~5头母猪混养,每天3次饲喂。比较先进的猪场可以采用电子自动饲喂系统饲喂,每栏设置30头母猪,每天2次饲喂。此外,在场内设置露天运动场,采用黏土地面,设置充足的饮水,让断奶后母猪能够得到充分的运动。采用上述方式的猪场母猪肢蹄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3.5 第五步对症治疗

对于已发生肢蹄病的母猪要根据发病原因采取对症治疗、标本兼治。

细菌感染:轻者肌肉注射青霉素(2~3万单位∕kg体重)或注射用阿莫西林钠(1支∕50kg体重),头孢噻肟钠;并结合肌肉注射萘普生,缓解疼痛症状。蹄部化脓溃烂者,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后,涂上龙胆紫水,防止再感染。也可以用青霉素和普鲁卡因分点注射,进行封闭治疗。

病毒性疾病主要是做好口蹄疫和乙型脑炎的疫苗免疫,发病后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风湿性肌肉疼或风湿性关节炎:肌注或静脉注射萘普生注射液;或肌肉注射对乙酰氨酚注射液;同时配合头孢菌素或者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缺钙:由于缺钙引起的母猪肢体软弱无力,可每头静脉滴注:①10%葡萄糖水溶液50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0~150 mL,混合静脉滴注;②生理盐水500 mL+维生素B1200~400 mg。

综上所述,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做好母猪肢蹄的综合防控,对提高猪场母猪使用效率,增加母猪利用年限,降低种猪的淘汰损失,稳定猪群生产,提高猪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S858.28

A

1008-6137(2017)02-0025-04

2017-03-03.

猜你喜欢

肢蹄病蹄部限位
浅谈起重机双限位的设置
江苏省某奶牛场肢蹄病发病规律及对日产奶量的影响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奶牛场补饲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临床效果观察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某型轴承限位销装配工装的改进与应用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