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造物者游
2017-05-09索菲
索菲
摘 要:领略古人的山水诗文,可以与造物者同游,感悟作者情感价值取向,渐染读者情操与修养。文章选取古人山水诗文为例,从借景抒怀、借景咏志、借景解忧、物我两忘、寄理于景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寻古人山水诗文中的精神指向,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山水诗文;情感价值;取向;鉴赏
古人在节日到来之际喜欢游玩或者朋友聚会,他们会在山水之间流连,写诗赋文,抒发情志;也有些古人,受到打击非常失意,唯徜徉山水才忘却烦恼,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宠辱偕忘,重新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我们不妨让高中生试试多读古代文学中山水类诗文,从山水类诗文中品味其中的价值取向,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及内心修养。
一、借景抒怀
古人在年轻时经常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交流学问,广交朋友;也有许多人需要赶考或任远职,需要羁留在外等,他们经常在游历之际,把眼见之景和心中感慨用诗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山水,感受到了古人在某个时段的真实情感,借此了解了更多的古人生活情趣。可以说,没有古人的诗文,我们想细致了解他们当时的生活,单从冷冰冰的历史上是无法找到这样真实的印象,所以我们多读古代文学,比如古代山水诗文,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不一样的情怀。
如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助离别之际,把梦游天姥山的美丽景色描述得如梦如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姥山的高大挺拔巍峨、剡溪的清澈透明,仙境的美好奇幻,作者明明没到天姥山,但读者却从他的文章中好似到了那里,可见作者的魔力之大。作者借助景物的奇幻,除了向亲友抒发他即将出行的离愁,还向我们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情怀:本人绝对不会舍弃尊严侍奉那些权贵,那种对权贵的蔑视在文章中得到了体现。像李白这样的诗歌还很多,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借助不同的景物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盛赞以及其它各异的情感。
二、借景咏志
古代的制度法规制定得非常严酷,比如文字狱,稍不留心就会因为文章中的大不敬文字受到残酷非人地折磨,甚至还会连累别人,惨遭灭门之祸。所以许多古人担忧自己的真实想法被别人知道,会遭受杀身之祸,所以在文章中不会明确地写出真实想法,而是借诗文中的人、景、事来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来完成对理想、志向的抒发,就是古人常见的写作方式。
古人比较喜欢的山水诗文类文章,就常见这种写作方法。如著名的集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的曹操的《观沧海》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诗人对登上了碣石山后看到的沧海之浩瀚无垠,秋景之萧瑟以及沧海之广纳万物的胸怀都给予了热情地赞美,又借助此情此景,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建功立业,一统江山。像这样借助景物抒发壮志的文章还有不少,如杜甫的《望岳》,借登泰山的高大巍峨广阔的美景,表达了自己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政治豪情;王维的《山居秋暝》借山居的幽寂恬淡,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的志愿。
三、借景解忧
人生自古就常与忧患、苦难相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不如意有十之八九。那么用什么来排遣内心的伤感、人生的失意,有人借酒浇愁,但却只是暂时的遗忘;有人采取逃避,躲进玄学的世界,与老庄相忘于江湖,隐于山野;也有人走进山水,通过陶醉于美景,从而最终忘记了内心的痛苦,精神上得到提升。这就如古人山水诗文中借景物来升华自己,解除苦痛感伤。
如宋代范仲淹的一篇著名的文章《岳阳楼记》,就借登上岳阳楼看到的阴晴雨天的不同景色,通过对阴雨天的阴冷、危险重重和晴天的明朗欢快的对比,把作者的境界带了出来,“先公后私”的崇高境界令人唏嘘。既有对自己无故遭人排挤的郁闷,也有对遭受打击的排解,既有对受贬朋友的劝慰,也有对自己的开解,可谓是一篇名作。像这样的文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可以说和它同为力作,平分秋色。
四、物我两忘
古人生活上的不如意,尤其是政治上的失意,让满腹经纶、胸怀大志的古人苦闷到了极点,再加上遭受更可怕的贬黜,古人往往都是被贬到一个苦寒之地,远离亲友,在这样的地方,往往连死的心都有,是什么支持了古人从抑郁和苦闷中走出来,是异乡的山山水水让他们有了心灵寄托,是山水让一个人从苦痛中走出来,是山水让一个人从此忘却自己的所有,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境遇,真正做到物我两忘。
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作者在遭受政治上的失意后,远赴偏远荒凉的永州,在游历各处景点后,又因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西山,从西山的高大浩瀚、宴游的陶醉,表现了自己的真正的游历才刚开始,从而揭开了西山美丽的面纱,让作者忘记了自己的贬黜,忘记了别人的不解,忘记了精神上的苦痛,走出了苦闷的贬黜生活,与西山相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像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山居秋暝》,苏轼的《赤壁赋》等文章,也让作者美妙的山水的意境中徜徉,让物我两忘,相融相同。
五、寄理于景
古人在山水之间不但治愈了精神上的伤痕,还能从山水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这就是理趣。古人把在山水中看到的和生活中体会到的,经过整合,就变成了我们指导人生的真理,这些真理不但适用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它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多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指导高中生从这些诗文中理解其中包涵的那些理趣。
如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菩薩蛮·书江西造口壁》一文,诗人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绘了郁孤台下奔流不息的江水,如饱受离难的百姓的眼泪;连绵起伏的青山,蜿蜒曲折,阻隔了作者祈望朝廷的视线。作者用一幅山水巨画,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爱国忧民的热肠,上片后两句诗人既是写实景,又是含蓄地寄寓自己的认识,极具深意,让不愿被外族奴役的人们精神上一震:正义一定会战胜一切邪恶,苦难只是暂时的。像这样充满人生理趣的山水类古诗文还很多,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题西林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引领高中生更深刻地理解内涵。
山水诗文有美景,让作者同造物者同游,在美景中荡涤了自己,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古人,他们在山水诗文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圣地。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这类文本时,注意挖掘文本的内涵,从文章中寻求精神的养料,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