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2017-05-09张剑
张剑
摘 要: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怎样才能把课上地好些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以下三方面:①备课程资源;②备课标;③备学生。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备课标;备资源;备学生
一、备课程资源
(一)备教材
1.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制定你自己的学期计划以及单元和课时计划,还可以把校本教材融入到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中。教师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2.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应以身体练习為主要手段。我们还要了解小学阶段身体练习特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一节课中和一个教学单元中的身体练习宜经常变化,宜采用复合教材来教授。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把生活中的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等原封不动地搬进体育课堂上来,而是以这些内容为素材,把它们设计成儿童容易接受的游戏,再运用于教学。
(二)备器材
由于各校是体育器材配备情况不同大部分学校体育器材短缺,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带动学生利用“饮料瓶”“短绳”“报纸”“铁丝”等自制教具。我们用饮料瓶装上一点沙子,上投掷课;用报纸贴在胸前跑,把报纸揉成团或叠成纸飞机做投掷游戏;利用细铁丝做成圆圈,然后缠上布条,学生可用它做跳圈游戏、障碍接力、套圈游戏,还可用来做圈操。实践证明,通过这些自制教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
二、备课标
(一)新课程追求方向
新课程追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提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进行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指的是学习的内容是有主题的、学习的方式是自主的探究式的,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跟着感觉走在“放羊式”的状态中毫无目地寻找心灵的慰藉。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依然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主题、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如果一堂体育课缺乏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管理当属于“放羊式”。
(二)渗透课标中的四大课程理念
新课标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综合考虑了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而确立的。鉴于观念转变的艰巨性,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时,应至少重点贯彻其中某一个理念。而实际上,这四个理念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贯彻一个理念的同时,也就不自觉地执行了另外几个理念,不过是有所侧重罢了。
(三)依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新课标确定了“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为具体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创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因而,教师不仅要全面关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更要明确教材和课程目标的关系,即教材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为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中介,制约和影响着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教师更需要依据的是课程目标,而不仅仅是教材。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加强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师应据此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
三、备学生
(一)备学情
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在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因此,要求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其成长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并且使之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备学法
新课标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改变现行体育课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是此次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的成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