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物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究

2017-05-09孟明翔

速读·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强调科学育人,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维从单向、常规、正向思维转变为发散、立异、逆向思维,实现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拓展与迁移。在高校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不断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就对高校生物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生物教学;学生创新思维;提升策略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与接收能力,也要求高校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积极采用以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生物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科学课程,其是以实验教学为主,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实施具有创新特色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思维概述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通过独特新颖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其能够打破对常规的思考限制,利用违反常规或超出常规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然后提出独道新颖的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思维的价值意义。通常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多指独特新颖的思维活动,涉及新方法的创造、新规律的总结、新事物的发现等。而生物学作为一种研究科学,基本是研究活动规律与生命现象,教材中的生物内容及其知识与新课程改革的创新要求基本一致,这就需要教师科学运用生物教材来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高校生物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需要适当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或提出见解,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问题的思考,适当给予指导,确保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使学生思维得到全面扩散,启发和丰富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一般开放性的生物问题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效利用创新思维探究和解决问题。当然开放性的生物问题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分析、解决生物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校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启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将问题作为思考对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讲解“骨的成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弯折和敲打等方式来对比肋骨和长骨,探究肋骨易弯折、长骨不易碎裂和弯折的原因;在学生发现问题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骨的成分,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其次,加强问题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内在逻辑联系强的生物问题,确保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深入式思考问题。如讲解“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①室内窗台上的盆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植株会向窗外方向偏斜,这是为什么?②如果用不透光容器罩住植株,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③怎样证实植株向窗外倾斜与其尖端的某种分泌物质有关。这些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思维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就是想象力,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不断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并通过主动分析与观察来增强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实现知识与思维的迁移。当然想象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规律性,生物学科的想象应以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依据,学生要能透过事物现象来探寻事物本质,并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加以证实。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生物教材的潜在因素,适当创设想象情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想象材料,指导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如归纳和类比等,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以生物系统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设置具有想象空间的讨论题,如“再过一万年,人类……”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大胆联想,增强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加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动手实践是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又或者是对知识有错误的理解,若不及时纠正,只会导致学生的错误一直延续,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如探究性游戏和课外实践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高校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结合人才培养指导目标和生物课程教学要求,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思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创新能力与常规训练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深化素质教育,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參考文献:

[1]高喜叶.论高校生物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48-149.

[2]周兴.高校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J].现代交际,2016(08):233-234.

[3]桂花.浅谈高校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5):229-230.

[4]何君辉.试论普通高校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7):140.

作者简介:

孟明翔(1982—),男,汉族,湖北,博士,教师,讲师,基因工程水产药物,武汉东湖学院。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