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中学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7-05-09章吕平

速读·下旬 2016年11期

章吕平

摘 要:本文探究了中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开展教学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以运动教育模式特征为教学指导思想,引入运动赛季的方式组织整个学期的篮球教学,并充分融合团队小组合作、教学比赛、角色扮演、教学庆祝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中学篮球教学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展开了教学优化的反思。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篮球教学;运动赛季

一、运动教育模式解读

(一)概念

运动教育模式(SE)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师西登托普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体育教学理论。具体来说,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采用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直接指导形式、合作学习形式以及伙伴学习形式,构建体育教学的新体系,以达到“用运动指导教学,融运动于教学”的目标。基于运动教育模式,体育课程的教学通常以真实比赛、小组活动、伙伴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高度模拟真实的运动竞赛,情境效应十足。

(二)特征

1986年,西登托普对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归纳为7个方面,分别为:运动季、团队小组合作、教学竞赛、不同角色扮演与责任承担、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分享、运动庆祝活动。由上述特征可知,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存在鲜明的差异化,主要表现在运动季、教学竞赛、运动庆祝活动等方面,在运动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整个体育教学将以比赛进行贯穿,例如:对抗竞赛、循环竞赛、学期联赛等,学生也将以分组的形式,承担记分员、教练为、运动员等职责。

二、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一)教学目标

在中学篮球教学中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构建运动竞赛式、游戏活动式篮球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更为真实的运动体验,激发他们的篮球学习积极性;②在为期一个运动赛季的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投篮、运球等技术动作,提升命中率,培养小组合作意识;③通过公平、公开的教学比赛,增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培养他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首先,引入运动季的教学理念。在为期一个学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按照运动教育模式的理念,将教学周分为季前赛期、季中赛期和季后赛期,分阶段展开运动竞赛式教学。季前赛期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篮球基本常识介绍,小组划分,投篮技术教学、角色分配、赛程制度。季中赛期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篮球技战术培训、组内比赛、角色适应、合作学习。季后赛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各小组比赛晋级、经验交流、保存比赛记录、总结评价、庆祝活动。

其次,贯穿多元运动模式教学方法。为充分体现运动教育模式的渗透性,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比赛法、直接指导法、合作学习法、伙伴学习法等策略,展开综合性教学实践。以游戏比赛法为例,教师为各个小组制定具体的游戏比赛规则,各小组同学通过投篮游戏、运球游戏体验篮球学习的快乐,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伙伴学习法,则需要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获取赛季比赛的胜利,去提升整体的篮球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再次,采用量化教学评价方式。为检验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效性,教师应采用前测和后测对比的方式,引入具体的量化指标,对整个教学效果展开评价。具体的实践过程为:在学期开始前,对教学班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投篮命中率、小组合作能力等进行前测,在运用教育模式实践结束后,对学生的上述指标进行后测,并将前测与后测数据进行对比,以体现运动教育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效性。

(三)教学总结

应用运用教育模式,我在所教授的15级班级中展开了教学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班级学生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体来说,前测统计中,实验班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分值为3.42分,投篮命中率为45%,小组合作能力分值为4.65分;而后测数据中,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分值增长为7.62分,投篮命中率提升为75%,小组合作能力分值为8.12分。由此可见,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组织篮球教学,确实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教学优化反思

(一)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展开教学

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中学篮球教学,经过试验研究,确实能够对学生的篮球综合素养提升起到显著地作用,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各级中学体育教师能够大力应用该种教学法。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运动教育模式毕竟是外来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结合学情、生情、教情,根据学生的运动特点,对篮球教学的场地器材、规则进行变通,使之符合我国中学生篮球学习的规律,以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教师素养:提升自我,敢于实践

在运动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且与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相比,运动教学模式有着其特殊性,先进性,因此,为充分达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加强对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学习,通过网络资源、课余培训等途径,强化自我对运动教育模式概念、特征、教学适用性等方面理论知识的认知,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篮球教学实践中,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还能够优化中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双向效应。

(三)学校管理:保障课时,强化监督

为进一步优化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学篮球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各级中学的教学管理者应首先为体育课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只有在保障课时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通过增加选修课的形式,充分利用下午下课后的时间,由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篮球运动教育模式实践。此外,在教学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还应该制定系统的量化考评指标,注重日常的教学质量监督,以保证运动教育模式的效果能够在篮球教学中落到实处。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各级中学体育教师应在篮球教学中多用、多想、多完善运动教育模式,以此不断提升中学篮球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让运动教育模式能够在中学篮球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林晓虹.合作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9)53-55.

[2]高航.运动教育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西登托普关于运动教育的讲稿[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