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初中生人格的塑造

2017-05-09汪维厚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关系性质策略

汪维厚

摘 要:近年来,初中生“自残”、“自杀”、“犯罪”甚至“弑亲”等词语屡屡出现在了各类媒体的报道之中,初中生的人格塑造与健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激烈的升学竞争机制导致社会、学校和家长都片面地重视初中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成长中最为关键人格塑造。片面的教育取向导致部分初中生人格偏差,如何利用好思想品德课塑造好初中生的人格,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性质;关系;策略

近年来,初中生“自残”、“自杀”、“犯罪”甚至“弑亲”等词语屡屡出现在了各类媒体的报道之中,初中生的人格塑造与健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有关研究表明,具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初中学生约占15%;在高中阶段,这个比例高达19%;而在大学阶段,这个比例增长到20%以上。种种数据和事件提醒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人格的健全教育。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

思想品德课是在初中年级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方面的特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中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环境、认识国情与时代特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方向的课程。

二、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人格健全塑造的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任务是引领初中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心理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系统中,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但是由于它们都关系着个人的素质,因此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思想道德品质是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对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都起著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建立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为前提,初中生只有在良好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品质。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核心任务就是教会初中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纵观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每册教材都力求将心理、道德、法律、国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教材内容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格塑造内容,承载着健全人格所需的大量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始终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的内在基本线索,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内容。

三、思想品德课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在所有的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根据教学需要以及教育对象编排,体现了清新和鲜活的特点。教材通过灵动的语言、活泼的意境、熟悉的生活、开放的视角将教学内容进行了生动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构建健全完整的人格。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弘扬、生发和不断提升人们心中的“向善性”,培养和养成学生的良好德行。因此挖掘教材本身固有的内涵是对思想品德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格水平,使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的人格能够向着更自觉、更独立、更富有创造性和责任感的健全人格方向发展。

2.改革课堂模式,创造学生体验式人格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的全过程是知、情、意、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系统工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要健全初中生的人格修养,就是将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初中生个体人格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初中生自身的内在主动和教学的外部帮助相结合。实践是促进理论转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应当创造开放式课、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人格的发展。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交流、摸索,才有利于完善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提升人格。

3.塑造自我高尚人格感召初中生的健康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师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初中生正值花样年华,不论在身体、智力还是人格方面都处于生长和健全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的情感、意志都存在着不稳定性,尤其由于人格未健全,对于善、恶、高尚、卑劣等等问题都缺乏切身的体验和成熟的看法。而除了父母,老师就是他们不断学习和求教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初中生的人格健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可以有力地推动初中生在人格塑造中的各种转变,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积极的合作意识等良好的品质,以自己作为模范、表率影响和感化学生,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初中生的健康人格。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们正面对着新科技的挑战,更面临着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挑战。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我们难免会经历精神的困惑、人格的失落。因此,在对初中生的培养教育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开发,更要注重人格的培养,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关系性质策略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