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级管理的有心人
2017-05-09余宴林
余宴林
著名教育家克雷洛夫说过,“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始终
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入学对习惯的养成是最重要的阶段。我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在语文课的教学上,我的德育教育也是无处不在。
二、树立榜样,增强学生自信
记得清朝的大学者颜元先生有一句名言颇有哲理: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许多班主任都会遇到一些难于管理的学生或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令人颇感为难,不知如何处理才好。比如有些调皮的学生性格倔强,顽固不化,生性桀骜不驯,任你老师苦口婆心讲大道理也好,还是板下面孔严厉斥责也好,抑或最后通牒请家长也好,任你千般妙计用尽,他依然我行我素,你进退维谷之间,感觉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连撒手锏也不起作用了。其实运用反向思维思索一下,批评和斥责的严厉手段不能解决的,我们不妨换用另一种柔和的手段——表扬,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赏识教育来应对这个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然也包括后进生在内,所以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注意这一点。积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正面为主,以表扬为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镜子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用微笑陪伴学生成长
在工作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尽快记住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班主任,每次接到一个新班级,我都会首先尽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去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因人施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真挚的爱,使他们都能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与我进行交流。多年的教育生涯告诉我,教育是个充满生机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当孩子们在我身后追赶着喊“老师好!”这一声声稚嫩的童声会伴随着甜蜜和幸福溢满心头,我用和蔼可亲的微笑,换来与学生的心心相印,这种感觉唯独从心底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到心灵的深处。
五、及时做好与家长的交流勾通工作
由于我班上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的居多。老年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不足。有相当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为此,我精心准备了开家长会的内容,精心布置了教室,营造了与家长和谐交流的氛围,在会上我从“一切为了孩子”的角度去改观一些家长的态度,向家长介绍了孩子的学校情况、学校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对家长进行了教育观念和辅导孩子的培训,认真疏导,细致说理,耐心地同家长分析了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共同探讨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学生在家在学校都能得到最好的德育教育,实效明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作者简介:
温光荣(1957.4~),男,汉族,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人,毕业于重庆市江津区师范进修校。学历:中师。职称: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