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全员交往增加互动机会
2017-05-09许娜
许娜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不受重视的,但它却是制约教学成效的关键。学生之间不像教师和学生之间那样存在着身份与地位的差别,他们之间的活动更富有协商色彩,而不是一种生硬的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因此比较容易进行交往互动,建立和谐的关系。
互動理论强调人们在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过程中自我概念在不断成熟,视他人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不断增强。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还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我概念还只是在与别人交往中形成的。尤其是同伴的交往,因为小学生最需要的是来自同龄人的认可,得到同伴的表扬是他们归属需要满足的表现,这对小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学生间的互动,生生互动简单讲指学生之间围绕一定目标,进行知识、情感、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具体指学生个体间的互动。
现代教育需要生生互动。然而当前生生互动却存在表面化、狭隘化等现象。学生互动经常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并且大多局限于同桌或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当中。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互动,形成和谐的生生关系采取的策略有:
一、创设民主型班风,营造和谐的交往氛围
教师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教师领导下形成的班风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教师有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权威,要求学生必须听从自己的意见。从而导致学生心情压抑,还有可能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满足教师的要求,少受惩罚,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盲目、冲动的不良竞争,班上敌对现象严重,班风学风不正,学生之间交往较少;放任型的教师可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师,任由学生作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视纪律,自觉性差,整个班集体就会呈现乱套状况,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创设民主型班风,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民主型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并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管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解决问题时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对学生要求合理得当,并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灵活编排座位,鼓励全员交往
现在虽然大力提倡“小班化”教学,但由于受家校位置、学校设施、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班内人数仍然较多,一般为五六十人,有的甚至为七八十人,所以教室内不得不采用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排方法。这不利于课堂教学信息的全方位沟通,也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往互动,学生互动范围也比较小,一般局限在同桌或前后位之间。为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增多学生交往的对象,教师应灵活编排座位,尽量减少“秧田式”排座的不利影响。如采用“抢座位”的编排方式,学生每天的座位、同位都不固定。今天去早了,就可以做到自己喜欢的位置,与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坐在一块;明天因事耽误,就有可能抢不到自己喜欢的座位或同位,只能另择同位,时间一长,学生交往的对象自然会增多,交往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并且还可增强对同学的认同,大大促进了全员交往的实现。
三、组织班级活动,增加互动机会
班级活动是班级成员为满足彼此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这是学生间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易出现模仿、暗示现象,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题班会就是其中一种。比如,开展感恩教育的班会。母亲节到了,你准备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就这一话题,全班进行交流。首先将班内成员分为几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完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评价,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好建议与全班同学分享。这就是主题班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全班同学互说,互辩,互评,这样就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增加了对父母多方面的了解,也知道了应该感恩父母,同时也增加了对同学更多的认识,为同学间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奠定基础。
四、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间的对话交流
讨论是班级成员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目的在于通过交流各自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技巧。在课堂中讨论需凸显学生主体,是学生间的讨论而非师生间的讨论;讨论时机要恰当,一般选择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处,如在学习《心中那盏灯》时,文章最后说“那是一盏最美的灯”,教师可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进而让学生体会身边的亲人对自己的爱;也可选在某问题有多种答案时讨论。学生讨论的主要形式有小组讨论、同桌讨论或不同观点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等。
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开放的思维;还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交往。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作者单位: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