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说谎的心理学理论及干预策略

2017-05-09陈文灵

关键词:干预儿童

陈文灵

【摘 要】说谎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发展也是儿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界定,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并进一步介绍了儿童谎言的分类及干预策略,以利于家长和老师更为科学的认识儿童说谎行为。

【关键词】儿童 说谎 心理理论 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68-02

诚实和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道德培养的重要内容,但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并且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然而,我们对说谎行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说谎是不好的行为”这一浅表的层面,家长们会用长鼻子匹诺曹和狼来了的故事教育自己说谎的孩子,而对其背后的理论往往缺乏科学的认识。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理论,以及说谎行为的分类和对策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1.儿童说谎行为的界定和相关心理学研究

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发展也是儿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按照以往研究者对说谎行为的定义,衡量一个行为是否属于说谎要满足三个关键的要素,首先是事实,即言语是否符合实际;其次是意图,即说话者是否有意欺骗;最后是信念,说话者是否相信自己说的话。[1]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说谎的问题,很多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討儿童的说谎行为。Lewis等人在1989年运用了一种“抵制诱惑情境”进行了实验。让一个3岁儿童进入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当实验者离开此房间时,指示儿童不能偷看此玩具。研究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的行为,并用摄像机进行记录。研究结果发现,33个3岁儿童中只有4个没有偷看,并且说了真话;而其他29个儿童偷看了玩具,其中38%的说了真话,38%的说“没有”看,即说谎;还有24%的没有进行言语反应。这说明3岁的儿童已经会说谎了。[2]研究者认为儿童说谎能力与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所谓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地能力。心理理论使人们能够掌控日常的社会环境,开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状态,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竞争。[3]因此,拥有心理理论可以使我们根据他人的思想与需要来解释他人行为,从而为自我行为提供指导。如果儿童能够成功地欺骗,首先必须推测欺骗对象的心理状态,同时明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对方的差距,并具有明确的误导对方的目的。因此,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说谎的前提,而儿童说谎也会促进发展完整的心理理论。

2.说谎的分类

儿童常见的谎言可以被归为面子慌言和策略性谎言。面子谎言是为了维护他人的面子,或者保护他人的感受而说谎,也就是通常说的逢迎行为,或称恭维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取悦、安慰接受者,或者加强信息接受者的名誉。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恭维行为出现在五岁和六岁,四岁可能是过渡期,一旦儿童出现了恭维行为,他们的恭维行为并不仅仅局限在对成年人,对自己的同伴也会出现相同的行为,并且儿童与被恭维对象的熟悉程度影响儿童的表现恭维行为的程度。[5]另一种常见的儿童谎言是策略性谎言,策略性说谎要求有情境适应性,即他们在决定说谎还是说真话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情景因素又考虑到听者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能进行策略性说谎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些儿童能够根据目击者是否在场,以及听者有关他们过错的信息来源的可能性和不真实性,而做出相应的说谎决策。[6]由此可见,面子谎言和策略性谎言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环境。

3.儿童说谎的干预策略

儿童出现了说谎行为,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教育呢?研究发现,对幼儿的诚实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其次,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另外,奖励也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无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增加了儿童坦白行为。[7]有研究者提出几条在实际生活中可操作的教育方法,[8]可供参考:

(1)讲道理法:向幼儿讲明诚实的要求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向孩子灌输诚实的品德观念。对孩子予以信任,教育并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改了就是好孩子的道理。

(2)故事讨论法: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和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附带性的说明一下诚实的好处以及说谎的坏处。让孩子发表议论,发表对诚实和说谎的看法和观点。

(3)榜样法:找一个很诚实的孩子可以是孩子身边的,也可以是历史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孩子学习他的诚实品质另外,孩子会自然地把身边的成人,尤其是父母当作榜样来模仿,这样就要求成人自己要诚实,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4)强化法:时常对孩子的言行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孩子诚实,则要给他鼓励和表扬,强化幼儿诚实的品质;如果孩子说谎,则教育他,消退他说谎的坏品质[6]。

综上所述,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说明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环境。因此,家长不要对儿童说谎的行为过分的紧张,可以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干预,最终达成我们的目的—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孙永霞, 刘晶波. 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0(9):49-52.

[2]Lewis M, Stanger C, Sullivan M W. Deception in 3-year-olds.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9, 25(3):439-443.

[3]Happé F G E, Winner E, Brownell H. The getting of wisdom: theory of mind in old age.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8, 34(2):358-62.

[4]Sullivan K, Winner E. When 3-year-olds understand ignorance, false belief and representational change [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1, 9(1):159–171.

[5]傅根跃, 孙永珍. 幼儿面子谎行为与面子意识研究[J]. 心理科学, 2003, 26(6):1039-1042.

[6]傅根跃, 李康, 徐芬. 儿童策略性说谎的起源[C].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 2001.

[7]傅根跃, 王丽. 不同奖励条件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7(Z1):63-67.

[8]王平. 学前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评价及与实际行为的相关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05.

猜你喜欢

干预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