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5-09刘宗源

速读·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刘宗源

摘 要:以目前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研究基础,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初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培养、教学环境的创设,根据语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培养与设计,提高品质的训练,以及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教学实践,语文学科是思维与语言的结合,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初中时期对培养学生思维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本文根据现有的思维能力培养手段和方法,与初中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探索了有关初中语文教学对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思维培养计划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是有计划进行的,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建立起教学目标,以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为基础,加强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制定思维培养计划要建立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系统性地训练,培养学生加强信息联想与整合的能力;其次,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整合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注重设置一定的情景模式,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本文根据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总体情况,及时并有效地调整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在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初中教师加强培养学生能力由阅读到写作的转变,提升基本的语文水平。学生们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积累语文素材,增强写作技巧的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知识教学与思维培养的结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的参与思考。

二、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认知

提高语文思维能力需要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基本动力,要想使学生们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就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知名学者都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方法,根据情境教学的实践检验来看,情境教学手段的采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增强学生们思维能力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有三个方面,第一,营造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二,要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学生的提问要认真回答,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们的思维特点;第三,营造出学生们善于提问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加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

三、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能力是通过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形成的,在培养该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们理解语文思维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比较典型的语文思维方法有观察法和联想与想象。观察能力是形成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在观察中积极思考,通过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提升思维能力,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观察为基础加以完成的,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优秀的作品。根据作品中涉及到的观察经验和观察方法,教师可以将其表达的含义传达给学生,加强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学习前人留下的有效的观察手段。

联想是指通过一项事物而联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现象人脑进行在加工的过程,联想与想象都是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锻炼其思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充满热情。

四、通过有目的地训练加强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思维变化,思维更加具有灵活性和独创性,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初中生开始善于思考问题,能够认识事物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已经具有了系统的思维思考方式,初中生思维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在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已经能够灵魂的使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增强。初中生拥有思维灵活性表现为其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不用完全依赖于教师,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品质时需要注重一些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善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加强培养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构建,设定互动情境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情感、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新课改之后,教学目标开始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加强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在学习时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互动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鼓励教学的方法加强学生们的积极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具有很大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根据现有理论基础探索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包括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思维培养计划、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认知、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有目的地训练加强思维品质,以及加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盛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葛诚芸.扬生活风帆,构精彩课堂——探析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J].校园英语,2014(33):201-202.

[3]周元元.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策略研究思考[J].校园英语,2015(15):109.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