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7-05-09章子光

速读·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知马路数学知识

章子光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也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开展活动,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一年级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学生熟悉的“过马路”这个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活动创设:由小朋友熟悉的《健康操》进行引入,随着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离开座位,跳起了健康操,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

在学生的兴趣高涨,气氛达到高潮时,我出示主题图,说:“看,街上到了。街上人来车往,热闹极了。你了解哪些交通规则?你能说说吗?”学生经过讨论,说:“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走横道线、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等的交通规则。接着,我问:“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为什么要先看左,再看右?”“她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等学生回答后接着问:“小亚也要过马路,她是怎么走的?”让学生相互说说。当学生说得正起劲时,我故皱眉说到:“同样一辆摩托车,小巧和小亚一个说在左,一个却说在右,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后请两个小朋友戴上小亚和小巧的头饰,在教室里画的横道线上进行角色扮演过马路,搞清为什么过马路要先看左,再看右?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得出小巧和小亚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的结论。接着我说:“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他们是怎样过马路的呢?请你去找好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学生纷纷离开位置,找到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得出:“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的生活常识。

接着出示可爱的小丸子和名侦探柯南,这是小朋友都熟悉的动画人物,让他们进行争论来进一步巩固相对位置关系。课中我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语言言语、身体运动和数学逻辑等多种智能的培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

我认为:安排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本上“左”与“右”的知识,还掌握了生活中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的生活常识,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解决了生活中问题,又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二、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高年级学生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人身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购补袜子,是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自己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能估计罪犯人身高等,实际上是利用人体的比来组成一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样通过“人体有趣的比”生活现象,引出“比例”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高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高段数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每两人一组,演示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几分钟后各组交流表演情况。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实际演练,这样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四、挖掘現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悉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五、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故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弄虚作假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求几何形体的表面和体积以后,我让学生通过生活中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家庭里的水桶、木桶、冰箱、电饭锅等有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以后,让学生算出平均年龄、平均身高、某单元考试平均成绩等;在教学元、角、分以后,我组织学生开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购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或体育器材的金额,并分组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教学,把生活经验教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控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猜你喜欢

新知马路数学知识
过马路
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过马路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过马路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知
新知速递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