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研究
2017-05-09夏玉梅
夏玉梅
做好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不仅是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持续延续下去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快速变革、快速转型的关键期,从孩子抓起,做好实践课程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强化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提高对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的质量,对推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会把所有的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应用与实践。从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教育开始抓起,以永葆实践精神发展的活力。
(二)是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小学生的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适应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随着国家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小学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构建“品行合一、优质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当前困扰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合力不够
加强小学生实践课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单单靠着院校自身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就当前而言,针对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方面的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整体的宣传和传播力度不强,家庭教育配合工作不到位,顶层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没有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如果脱离了社会合力,我国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就很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校内动力不足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应切实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应将摆正实践教育的地位,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院校在课堂内实施了更多的针对小学生受众群体的教学改革,但是在改革的深度上还有欠缺,在创新的尝试上还有滞后,此外,师资队伍建设、课外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少先队和共青团建设等工作还相对薄弱。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学校自身的内动力,释放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力,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三)教育教学方式不佳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有效改变了原有的体制僵化、管理方式落后、硬件配备差等现状,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依然存在明显的短板,突出表现在:一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没有达到丰富化、实用性的效果,二是教育教学的课堂氛围营造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三是师生互动的情景和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关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是不得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新时期我国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齐心协力,共建外部良好氛围
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更有效地借助外力,所谓的外力是指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在文化包装、宣传输出、教育培植、资金渠道、信息共享等方方面面加强投入,对相关岗位和人员加大检核考评力度,确保实效性。具体来说包括:第一,借助当地媒体的力量,开发更多的切合实践课程教育主题的节目制作,帮助营造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少儿影片;第二,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控制,帮助小学生绿色、安全、健康地上网学习;第三,文化相关部门应当开发更多少儿作品,推动社区少儿实践课程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
(二)探索提升学校内生动力的优化路径
小学校园在文化营造上、视觉呈现上、听力感觉上等方面强化实践课程教育的全方位营造,同时,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活动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发挥各类社团组织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突出实践课程教育的内容,营造好内部统一规范的教育氛围;第二,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在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指引下,引导小学生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自觉抵制,防止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范;第三,在少先队的功能发挥上倾注更多心力,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体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第四,学校要奖励创新,尤其是发挥教师的主力创新力量,内嵌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努力实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崭新局面。
(三)提升教育教学方式的实际成效
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是以实际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为保障的,随着全社会大力提倡各类创新的历史阶段到来,院校更应该在相关环节加大创新的尝试:一是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主体、客体的转换,探索更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的教学方式;二是大胆尝试符合当地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环境设计,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群体一起参与到教学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来;三是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投入到教学实施设备上去,在教学工具、教学辅助设备等方面加大更新力度,确保实现更多元化的教学呈现,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四是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分类教學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分教学指标和教学目标,实现深层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
【作者单位:柳河县驼腰岭镇学校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