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
2017-05-09杨千红
杨千红
【摘 要】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教育,本文阐述了中学体育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类型,并对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列出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急性骨骼损伤的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 运动损伤 损伤处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57-02
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质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考加试体育和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教育,提倡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针对在日常的体育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掌握急性损伤处理的方法对争取治疗时间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1、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
曾朝恭[1]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改善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屡有发生,中学生应根据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实际特点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强度,以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同时避免损伤的发生。据调查研究[2]显示:青少年的四肢损伤占各部位损伤的49%,而胸、腰部较少。中学生因其身心特点,较易发生以下运动损伤:擦伤、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
踝关节扭伤在各类体育项目中都较易发生。往往由于地面不平整,或某种原因身体失去重心,或跳起落地时踩在别人脚上,或在运动中脚被踩被绊等都可发生踝关节韧带损伤,且因为踝关节的生理结构特性外侧韧带更易受伤。伤后会引起踝关节的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在体育教学中,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折较易出现在接触性的运动项目中,例如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发生着改变,尤其对碳酸饮料的喜爱一方面会影响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造成钙质的大量流失易发生骨折,同时也因为其高糖高热量易造成青少年肥胖。
2、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2.1学校对体育安全不重视、体育老师不够专业
学校作为教育部门,没有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另外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准备活动不充分、讲授的运动技术和方法不正确都会使学生存在运动损伤的风险[3.,4]。
2.2学生体质弱,缺乏体育锻炼
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许多学生和家长秉承一切以文化课为先的理念,将每周的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压缩,造成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身体反应能力、协调性及力量差,故在偶尔的运动过程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骨折。
2.3体育课堂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学校的教育环境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后期维护,在这种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较易引起学生的运动损伤[5]。
2.4其他原因
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状态欠佳、身体有病或过度疲劳、天气等原因也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
3、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中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若突发运动损伤,体育老师须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快速地判断并根据损伤性质及程度做出正确的损伤处理。急救的目的是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防止发生二度损伤和减轻受伤者的痛苦及受伤程度。
3.1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此类损伤在中学生运动过程中较为常见,如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皮肤擦伤等,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急性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是止血、清创、消毒、包扎,必要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急性期(伤后即刻—48小时)是处理的关键期,若处理妥当,可有效抑制肿胀并减少疼痛,体育老师可熟练掌握“PRICE”原则:P—Protection(保护)发生损伤后远离会产生危害的运动器械并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二次损伤,同时保护好受伤部位;R—Rest(休息/制动)停止运动充分休息;I—Ice(冷疗)利用冰袋或者简易制作的冰水混合物冷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若损伤较重可适当延长时间;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可利用弹力带将冰袋加压包扎在患处,有一定压力即可,避免过紧造成血流不畅;E—Elevation( 抬高患肢)将患肢抬到高于心脏水平面的位置,可有效降低血流量。开放性损伤则需要进行清创并进行包扎处理。
3.2急性骨骼损伤的处理
骨骼损伤在中学生运动损伤中也占到一定的比例。由某一次的急性创伤引起的骨折称为急性骨折;而应力性骨折是骨骼对重复负荷的连续反应过程,如训练过多过快、肌肉疲劳等较易诱发应力性骨折,女生月经异常也会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危险性。在中学体育活动中,骨折较易发生在接触性项目中,如足球、篮球等。初始现场的治疗包括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对骨折部位进行简单的轴向牵引纠正和固定,使在运送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软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并减轻痛苦;若有伤口要尽可能用无菌方式覆盖。
4、运动损伤的预防: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运动损伤不仅会给身体和心灵带来痛苦,同时对他们的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6],重视体育运动损伤理论的学习、培训,在加强运动技能传授的同时,要教會他们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预防运动损伤,提高他们锻炼的信心,使学生既能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又能保障安全,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4.1中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加强安全运动的思想教育,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备活动包括热身和牵拉练习,有效的热身可提高局部肌肉的温度、核心温度和血流量,减少软组织的粘滞性,慢跑就是较常用的一种热身方式;静力性的牵拉练习常在运动前进行,尤其要重视较易发生肌肉拉伤的大腿前侧和后侧肌群的牵拉。做好准备活动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的风险。
再者,合适的运动鞋和舒适轻便的运动服也能预防损伤。可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运动鞋和运动服,必要时也可佩戴护具,如参加足球运动时佩戴护腿板可有效避免损伤。
第三,掌握正确的体育动作和技巧,避免过度训练造成肌肉疲劳。机体一旦出现过度使用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机体的耐受力下降等,极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要掌握正确的体育动作和技巧,合理计划运动时间、强度、频率及运动类型, 使运动的效益最大化同时避免肌肉疲劳。因此要求体育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要领指出难点、重点,做好示范,传授准确的技术要领。
第四,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从日常膳食中摄取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来满足生长的需要,尤其要重视营养的均衡,同时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乳类、豆制品和海产品等等。尽量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避免钙质流失。
4.2外部因素:
在进行体育运动前,还需要确认会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外部因素。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平整、是否光滑,检查运动器械是否安装完好、是否摆放在安全位置等,这些准备工作都可以将损伤发生的风险降低。
5、总结
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常见为擦伤、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和骨折等。体育老师应掌握一定的损伤急救常识对争取治疗时间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提倡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制定好合理的运动计划,安全健康地运动,使运动效益最大化同时避免损伤。
参考文献:
[1]曾朝恭,李效凯.上海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与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C]. 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2008,(7).
[2]战迅,郝玉峰.对山东省中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1,(6):51-52.
[3]刘华成.中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养生健休,2013,(9):26.
[4]黄洪平.浅析中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2014,(1):14-15.
[5]郑红钢. 对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J].中華少年,2016,(10):184 -185.
[6]洪明忠. 高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厦门市新店中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