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思考
2017-05-09王瑶唐智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文/王瑶 唐智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假装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思考
文/王瑶 唐智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假装游戏是一种有意识的、但不含欺骗目的的游戏形式,能有效促进幼儿问题解决、社会交往、认知、表征等能力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假装游戏研究多集中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上,对于其他类型的假装游戏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将假装游戏融入幼儿园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活动阐释假装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假装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假装游戏是一种有意识的、但不含欺骗目的的游戏形式,行为者在准确地感知到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有意设想出非真实的情境,并根据这种想法有意公开做出非真实的行为,包括虚拟游戏、做白日梦、想象的游戏以及其他形式的假装活动。近年来,随着心理理论热潮的兴起激发了研究者对假装游戏较大的兴趣和关注。且大量研究证明“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更加健康,并能促进其情感、社会性、认知及模仿能力的发展”。最新研究发现,假装游戏与控制冲动、问题解决、语言、数学及表征能力均存在联系。
然而长期以来,在幼儿园的实践中假装游戏基本以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形式存在,对幼儿发展更为重要的想象游戏、幼儿自发的扮演行为等其他类型的假装游戏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对于它们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也缺乏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儿童的学习方式,而假装游戏是其中最早出现、也是最关键的一种形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将假装游戏融入一日生活对于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假装游戏融入生活活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独立生活、口语表达、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饮食等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存在重教学活动、轻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倾向。教师习惯于将生活活动制度化,刻板地要求幼儿必须遵守统一的生活规则,生活活动 “高控”且无视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仅没有挖掘生活活动中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生活活动中融入假装游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质量。
[案例1:盥洗]洗手的时候,小班的孩子经常打湿衣袖。教师在洗手时用假装游戏的方式以衣袖的口吻很害怕地说:“宝宝们,千万不要把我打湿了,打湿了我会跟你们一起生病的。”当教师观察到有的孩子衣袖掉下来快沾到水的时候,又提醒孩子说:“哎哟哟,××小朋友,我快要掉下来,碰到水了,好害怕呀,快帮帮我。”这样反复几次,多数幼儿在洗手时都能主动挽衣袖,幼儿之间还会相互提醒:“不要把你的衣袖打湿了,衣袖最怕水了。”
有研究发现,幼儿在活动转换环节的时候压力最大。当一个环节结束向另一个环节过渡时,如果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幼儿会因为失去目标和任务而导致压力过大。假装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比如以乘务员和乘客的角色“开火车”进入过渡环节等。
日本著名幼儿教育家仓桥先生曾说:“学习生活、通过生活学习、为生活而学习”。 李季湄教授对此的注释是即生活本身就是幼儿的学习对象,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目的。通过将假装游戏和生活学习结合,改变了对生活活动“高控”和“刻板制度化”的现状,让生活活动真正地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假装游戏融入运动活动
幼儿园运动活动既是落实"健康第一位"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指南》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并同时指出:“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假装游戏融入到运动活动时,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幼儿疲乏的时候打一剂强心针,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坚持下来,同时免于技能性活动沦为机械训练。
[案例3:滚轮胎]中班上期滚轮胎活动中,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扮演快递员的方式开展活动。教师加了一些空盒子卡在轮胎内部,让幼儿能学会控制自己用力的方向和力道。第一次滚的时候,多数幼儿的盒子都从里面掉出来,挫败感让孩子渐渐失去了兴趣。此时,教师用角色的语言鼓励孩子:“快递员叔叔们,记得要保护我们轮胎里的货物,要是货物摔出来了的话,我们就不好向客人交差了哟。”在用多个盒子加深难度时,老师又用“在网上买东西的人太多了,我们的快递又增加了,大家要想办法别让盒子掉下来哟”的角色语言引导幼儿,让幼儿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挑战。由于幼儿多数都有跟着父母签收快递的经验,对快递员这个角色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进入情境,会带着一种使命感保护轮胎里的“货物”,从而达到这个运动活动的目标。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尚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注意力很容易涣散。在开展户外运动活动的过程中,户外的干扰很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较大的运动量也会使幼儿感觉到疲乏而失去兴趣。此时假装游戏为幼儿创设的游戏情境,无疑会给很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三、假装游戏融入学习活动
有研究发现,情景式学习更能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而假装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为幼儿创设了情境,能给予幼儿丰富的刺激,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指出:“情境性学习对学前儿童尤其重要……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我是小司机’的主题活动中创设给超市送货的情境,儿童学习给货物分类、数物对应的经验……‘过中秋’教育活动中创设分享月饼的情境,学习平分。”在当前倡导学习活动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假装游戏融入学习活动十分必需和必要。假装游戏融入学习活动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机智上,自然地扭转活动中幼儿出现的状况。
[案例4:水仙花圆舞曲]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水仙花圆舞曲》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跟着音乐舞蹈。教师发现幼儿的活动情绪不是很高,音乐起来时,多数孩子坐在位置上,兴趣缺失。教师忽然想到大班幼儿最喜欢扮演王子和公主的角色。于是在活动区里找了一个绕着彩带的木棒,对全体孩子们说:“舞者们,我是灰姑娘的魔法教母。我的魔法棒点到谁,谁就会变成王子、公主,参加国王的舞会。”在“舞会”假装游戏情境中,幼儿的积极性极大地被激发,大家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渴望被“魔法棒”点到,变成王子和公主。
在幼儿活动兴趣不高的时候,教师机智地创造了假装游戏氛围,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习活动自然无痕,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四、假装游戏融入游戏活动
虽然《规程》《指南》都在反复强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幼儿园的实践中,游戏并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的假装程度不够,即教师对游戏情境的塑造没有到位。
[案例5: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非常受孩子欢迎,从小班到大班一直“长盛不衰”,大班孩子玩的时候,老师加入了“猎人”的角色使得假装游戏的氛围更加浓郁。玩法变为“猎人”隐藏在“小羊”中间,老狼在每次回答“几点钟”的时候,都要辨别哪些孩子是“猎人”,当“猎人”全部被识破的时候;“老狼”就赢了游戏,反之则“猎人”和“小羊”赢。孩子自发地“假装”,“猎人”假装“小羊”,“小羊”假装“猎人”以迷惑老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游戏的假装氛围越来越浓郁,游戏也变得越来越有趣。
提高游戏的假装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提升游戏的质量和效果,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性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例如案例5中“假装”中的“假装”,“猎人”和“小羊”迷惑老狼的行为,“老狼”对谁是“猎人”的判断,能很好地促进游戏角色双方心理理论的发展。
冯晓霞教授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6年年会的发言《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中指出:“尽管幼儿的自由游戏带有明显的不易预测性,但它仍然会受到情境与材料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游戏情境与游戏材料的提供,将学习与发展期望镶嵌在其中。”除了专门创设的角色区、表演游戏区等假装游戏区域以外,将其他区域假装游戏化能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
[案例6:建构区]大班建构区,几个男孩子用雪花片搭成了枪以后,开始不满足在建构区游戏,他们拿着“枪”在教室里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四处追逐,大声喊叫。此时老师发现孩子其实自发地玩假装游戏,于是开始了积极地引导。老师引导幼儿用雪花片做了更多的游戏装备,并带他们到相对空旷的区域,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玩得更起劲了。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游戏正如放大镜的焦点一样,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幼儿所有的发展倾向,同时,游戏本身就是发展的主要源泉”。在维果茨基那里,游戏几乎等同于假装游戏,假装游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当前,我国的假装游戏研究还远远不够,亟待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研究和实践。而假装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