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实效性研究
2017-05-09陈长勇
陈长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37-01
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大多数学校的物理教师都太蔑视实验教学的态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 实验教学可以没有位置,阻碍实验教学的作用。本文中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予以肯定,希望对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有所启迪。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必要性分析
1.1 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课堂学生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尴尬局面,被动接受知识,缓解了课堂氛围的紧张。 实验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实验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使物理课堂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1.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脱离了实验的物理教学难以实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它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知精神。
1.3 注重因材施教:
在初中物理教學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互相探讨,老师可以提出争议的地方。 具有较高成绩的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且促进他们自己更深入地研究物理学并发现自己的潜力。 具有较低分数的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开放环境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弥补学生的教学不足,并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 学习机会。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存问题
在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点的灌输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忽视教学效果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中通常是对知识点简单讲一遍,实验全部由教师自己完成,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这种演示性实验教学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实验没有足够的兴趣,对实验探究的问题也不愿加以思考,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一些教师即使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也没有做足课前准备,对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预先设想,导致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3.1 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物理教师在展开实验教学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仪器完善、实验步骤合理。对于一些学校没有的实验设备,教师应从多渠道事先准备好。为确保课堂上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前应进行事先探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3.2 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上为学生进行示范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和观察,具有较强的指引性作用。演示实验不仅仅对学生展开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方式。对物理学习存在障碍的同学,并不是智力不如别的学生,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头脑中缺乏来源于生活的物理基础思维。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才能够引导学生课上积极参与、课下认真观察。同时,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也是避免学生实践中发生意外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注意事项提前向学生讲清,以免学生自己操作时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
3.3 注重小组实验: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实验上,小组合作则能够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责任感,督促学生坚持完成实验。同时,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学间的交流则更为方便。例如在电磁铁的实验中,一些预习过课本的同学知道通过加绕线圈能够增强磁铁磁性,让一些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的同学感到十分惊奇,也激起了这些同学的好奇心,主动向掌握这一技巧的同学询问,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物理问题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4 总结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长期探索的问题,实验教学法的优势应引起越来越多物理教师的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过程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养成,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