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经济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原因探析
2017-05-09韩静静
【摘 要】校企合作在河南取得了明显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客观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有助于扫除河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发展中的障碍。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及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201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31-02
相关方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客观,合作方对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不理性,合作方对校企合作的目标和期望不统一,职业教育助推校企合作的能力欠佳等是河南省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一、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客观
“功利主义”思想、“等待主义”思想的存在是河南省校企合作相关方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客观的主要表现。
1、“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主要选择,在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上做出了贡献。但是“功利主义”思想在多个方面的表现限制了河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一是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二是“政绩至上”的思想的影响。三是“60分万岁”思想的影响。四是“利益至上”的思想的影响。企业盈利性的特点造成了企业会对参与校企合作可能取得的直接利益分析,对参与校企合作需要付出的代价分析,对不参与校企合作的出路分析,而较少地考虑校企合作对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和潜在影响。
2、“等待主义”思想的影响
等待主义是指合作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并非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而是期望上级领导出面帮助解决,或领导者制定相关政策规章予以支持的思想。[1]这种思想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方在校企合作中的努力程度,会导致人们在问题发生时更多地寻求外在力量的帮助,而非主动地从自身力量寻找解决途径。一是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待主义”。二是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待的思想。由于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证及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教师虽然明白应该主动寻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到企业接受锻炼,以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更多的教师还是因为学校没有具体的要求而选择的放弃或者等待。消极处理问题的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校企合作的发展效果。
二、对校企合作对象的非理性选择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实质就是利益双方的博弈过程,只有力量相近、资源条件互补的双方才能达成有效合作,合作才能不断深化。[2]因而,学校应该在对自身的发展和能力,学生的素质和需求有清晰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对合作对象的定位,企业应在了解自身需要及就业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学校作为合作对象。然而河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对象选择上的非理性会限制其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1、职业院校对于大型企业的过度钟爱
有的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对像上比较倾向于选择大中型企业或者名企业,似乎只有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学校的层次才够高,学生才能取得切实的锻炼,教師才能获取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校企合作的效果才会好。然而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并不是所有职业院校最好的选择,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实际的需求,选择合作意愿强及预期合作效果比较好的企业,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整体性、发展性和适切性。
2、企业对“名牌”学校的过度钟爱
我国高校扩招后,人才市场急剧膨胀,大中型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到具有更高学历的员工,虽然这些员工还需要再培训才能上岗。普通本科,重点本科等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的“名牌”院校在师资队伍上,学生整体素质上,研究水平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与高职院校相比,那些需要与职业院校合作来减轻工作压力、提升知名度的企业更倾向于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进行合作。而高等职业院校相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具有学生成熟度更高,专业技能更强等方面的优势,所以与中职院校相比,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职院校进行合作。这种对“名牌”的追求就会导致合作方双方的目标与期望进一步错位,影响合作效果的发挥。
三、 惠生性合作目标与逐利性合作目标的冲突
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惠生性,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逐利性,二者在合作目标上的错位导致合作中必然有许多问题产生。
1、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惠生性
作为一项公共产品,职业教育在提高国家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个人生存力和工资水平,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和附加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职业教育的公益性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利益,是国家的战略选择。[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保障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大背景下具有惠生性的合作性质,即最大可能地使学生得到实惠,使学生受益。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惠生性的合作目标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符合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取得较大的发展。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逐利性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行为的逐利性。各自带着各自的需求和目的进行合作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合作目标,那么当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合作项目及人员可能会企业被视为额外的负担。
四、职业教育发展助推校企合作的能力欠佳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更加清晰,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规范办学的道路等。但是职业教育在办学质量上,管理水平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1、传统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下的生源质量限制合作发展
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生源的质量、教育教学的质量及实习实训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生源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及实习实训质量的逻辑起点。就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来看,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并无必然保证。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招生数量减少。以中职院校为例,河南省近三年中等职业院校招生数目分别为2013年63.30万人,2012年68.02万人,2011年77.19万人;二是招生规模缺乏统筹规划。面对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需求,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难以适应的瓶颈问题也进一步凸现。三是培养目标与地区需求不匹配。四是现行职业教育资助政策难以满足“面向人人”的招生需求。五是城乡、区域职业教育统筹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六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亟待调整和规范。教学模式和管理办法远未跟上发展需要,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偏低,就业准入制未普遍实施,影响中职招生。[4]高职院校的生源入学主要有高考的选拔,即选拔普通中学的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另一种生源入学的方式为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对口单招”,即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学生的招生考试,这是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一种有效手段。[5]但是高考选拔保证了普通高校本科生的优先录取,职业院校只能在报考本科落选了的人中选择,高职院校单独招生选拔机制的运行仍存在考试内容上理论多于技能,考试方式上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2、落后于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影响合作效果
专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发展上,河南省落后于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没有跟上市场需求。专业设置是指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设立是专业的新建与开设,调整是“旧专业”的分化、整合、拓展或撤销。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环节,而现有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多是遵循学科的内部逻辑而非社会需求而变化。专业的不合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河南省职业院校中第二产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不同产业结构的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短缺。二是课程与教学模式没有满足实际需要。职业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育。因而职业教育应选择与普通学科教育不同的那种强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普通教育的教学场所以教室、实验室为中心,教学方法多倾向于讲授与引导,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及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职业教育应有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场地应以实训场地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河南省职业院校在这个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是现实中,既定了的教育教学及课程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制度,改变仍然存在困难,系统的职教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桂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05.
[2]李鑫,唐春根,储慧.高职校企合作中的易忽略要素及系统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3(03):38.
[3]于志晶,李新发.鲁昕:要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0(24):27.
[4]"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组,张昭文,胡秀锦,安钢,黄辉,张家寰,郭扬,张福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与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问题[J].中国職业技术教育,2013(03):16-19.
[5]吴玉剑.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3(23):17.
作者简介:
韩静静(1985-),女,河南襄城人,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教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