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2017-05-09冯世勇王馨纪祥龙
冯世勇 王馨 纪祥龙
摘要:发展“三品一标”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创建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向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为特点的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改革在农业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山东省“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山东省“三品一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山东省“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三品一标;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6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山东省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正逐步跻身于农业强省的行列。山东省具有发展“三品一标”的厚重基础,加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对“三品一标”品牌的认知度较高,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下,山东省“三品一标”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1“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现状
1.1发展整体规模
据统计,到2015年底,山东省“三品一标”有效使用标志企业共2434家,产品6100个。无论是“三品一标”企业数,还是产品数,发展态势都较为平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其中,2012-2015期间,无公害农产品企业数先降低再升高,截至2015年底,达到1254家;企业的产品数先升高再降低,2015年底产品数达3280个。绿色食品企业数和产品数在2012-015年均不断上升,在2015年底分别达到994家、2605个。有机食品企业数和产品数发展的波动性比较大,2015年底分别达到58家,87个。2012-2015期间,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不断增加,至2015年总数达到128个。2015年底“三品”原料产地认定监测面积共计183.47万hm2,产量达3210万t,山东省“三品一标”整体发展保持在较高水平。
1.2发展主体构成
“三品一标”生产主体构成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其他生产组织。据统计有22.12%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184家,发展“三品一标”业务;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0家,其中发展“三品一标”的1193家,发展比例1.49%;全省家庭农场38000家,其中发展“三品一标”的5家,发展比例仅占0.01%。从“三品一标”内部主体构成来看,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其它类生产主体分别占全省“三品一标”总量的7.56%、49.01%、0.21%、43.22%。
1.3发展产品结构
从山东省主要农产品认证比例分析,全省粮油、果品、蔬菜、茶叶、食用菌总产量分别为4877.8万t、1601.54万t、9658.2万t、1.57万t、412.51万t,其中“三品一标”的产量分别为:186.61万t、171.23万t、693.20万t、0.24万t、18.6万t,认证比例分别为3.83%、10.69%、7.18%、15.29%、4.51%。
从获证产品加工程度分析,山东省“三品一标”发展产品中,初级农产品2881.94万t,加工类农产品328.06万t,加工类农产品约占山东省“三品一标”产品总量的1/9。
1.4发展区域差异
山东省各地市间“三品一标”发展很不平衡,排在前5位的潍坊、济南、临沂、滨州、烟台市,“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数量分别为1229个、680个、434个、353个、321个,排在后五位的淄博、德州、泰安、菏泽、莱芜市,“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数量分别为191个、181个、180个、128个、81个。发展差异很大,潍坊、济南、临沂、滨州等4个市的发展规模就占到全省整体发展规模的一半以上。差异的产生有区域经济、资源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差异和推动政策差异。
2推进“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已经拓展到农产品生产条件、技术和标准的现代化。“三品一标”以严格的生产要求,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十余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和农业部等部门印发规划和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分别对“三品一标”产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通过“三品一标”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以品牌化促标准化,反过来用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升经济效益。
2.2是满足安全消费的社会需求
随着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对农产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使用,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比较敏感。“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肥料和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契合消费者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能有效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和具体手段。
2.3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以农药、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带动了农业产量的提升,保障了国民的食品供应,但这些化学制剂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更对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三品产品在生产中严格控制化学品投入,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技艺的使用,通过精耕细作、轮作、使用畜禽有机肥培肥地力等措施,也促进土壤环境恢復和保障农产品安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高耗肥、高耗水、高耗能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化学农业向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变,在农业生产中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2.4是保障质量安全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是标准,关键在于生产中对农业标准的执行。“三品一标”生产正是运用严格科学的技术生产标准来进行农产品生产的过程。近年来,“三品一标”得到了快速发展,由生产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制定,建立覆盖全面的标准体系,标准的执行能够有效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州。以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可加快实现山东农业产品向山东农业品牌的转变,是提升山东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力措施。
3山东省“三品一标”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山东省“三品一标”事业发展虽取得了优异成绩,整体发展规模和质量都走在全国前列,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制约其发展壮大。
3.1申报主体产业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认证比例仅占“三品一标”整体数量的7.56%,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比例占49.7%;加工类产品仅占初级农产品的1/10。申报主体整体规模小,申报主体产业水平低,附加值高的加工产品比例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培育壮大品牌实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不够。
3.2基地整体规模小
山东省“三品一标”产地面积不足200万hm2,占主要食用农产品的比率约为42%,与省政府提出的到十三五末该项比例达到60%以上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与个别省市的差距也较大,如江苏省“三品一标”产地总面积已达到该省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接近90%的比例;黑龙江省仅绿色食品产地面积就达到466.67万hm2,大约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地总面积30%,而山东省绿色食品产地面积仅占全国的4%。
3.3品牌价值体现不明显
“三品一标”品牌市场认可度和信誉度较高,但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市场准入制度未建立,“三品一标”品牌通行证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4山东省“三品一标”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些问题是制约事业长期发展的难题,亟待突破和解决。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4.1对“三品一标”事业发展认识不深入
一方面对事业发展定位缺乏前瞻性。山东省政府明确要求在十三五末“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要超过占食用农产品耕地比例总面积的60%,同时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这一比例提升是必然趋势。从“三品一标”代表了优质安全农产品这个角度看,发展“三品一标”是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有力措施。
另一方面对本质认识不透彻。发展“三品一标”是以实施认证为抓手,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普及绿色生产标准,规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标准化生产;通过规范和完善“三品一标”包装标识,为实施农产品追溯奠定基础;通过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企业充分利用“三品一标”公共品牌,树立和打造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山东名牌企业和产品;通过推动常规化学农业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和生态发展。但多数人的认识仅仅还停留在三品只是简单认证的理解水平上。
4.2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
当前,山东省“三品一标”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资源禀赋现状和区位优势等先天条件,缺乏政府层面科学地顶层设计和有力的规划指导,发展的随机性强,持续性无法障,发展不稳定、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这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3缺乏整体性扶持政策
山东省“三品一标”与江苏、黑龙江等先进省份发展差距逐步体现并呈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有力地扶持政策。山东省当前发展三品的推动措施仅有政府考核,且缺少与考核相适应的政策扶持措施,这一点,与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工作中“三品”认证约占30%权重、2003年就开始设立“三品”专项奖励资金3000万元等措施,与黑龙江省以省政府名义大力支持绿色食品发展相差较远。
4.4政策导向不到位,品牌效应发挥不足
市场准入制度未建立。“三品一标”标准严,要求高,生产中会提高生产成本,加上申请认证成本,需要一定的价格优势才能抵消成本的增加,但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品牌效应不能有效发挥,优质农产品单纯靠价格在市场中竞争,最终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流通渠道建设不完善,品牌宣传推介乏力。“三品一标”产品作为优质农产品,需要更加完善的流通渠道和强有力的产品宣传与推介才能更有效的开拓市场,而山东省在这方面工作力度还需加强。黑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和提升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并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品牌连锁店;组织企业参博览会、举办推介会,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4.5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力度不够
与“三品一标”当前发展规模相比,所需匹配的技术研发、推广和业务培训等能力不足,特别是针对“三品一标”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力度不够。“三品一标”理论体系建设急需加强,仅仅有少数种类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缺少在技术体系、发展模式和重点领域的深入研究,无法形成连贯的产学研体系,无法突破现有农业发展的思维藩篱。
5发展“三品一标”事业的建议及措施
未来山东省“三品一标”发展要再上新台阶,要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顶层设计,以新的思路来制定产业规划、以新的方式推进事业发展、以严格手段做好监督管理、以强力的措施做好质量保障。
5.1强化政府主导。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应制定山东省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整体部署,推动措施落实到位,带动全省“三品一标”事业整体发展,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上下联动。农业部新近又出台了促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也应积极跟进。把“三品一标”事业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通过政府主导和强力推动,引导事业的转型升级。
5.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动事业发展
扶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工作。从强化提升生产基地建设入手,从源头上把控,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应该分阶段打造一批规范性好、标准高的“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带动全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实施综合示范区创建。在“三品一标”工作推动力度大、发展成规模、质量水平高的区域,探索推动农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利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实施“三品一标”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向着生态高效生态方向发展,实现“三品一标”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的有效结合;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对申请“三品一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贴,降低小型认证主体的认证负担,鼓励带动更多符合“三品一标”要求的生产单位进行申报;设立监管专项资金,用于“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年度检查等监管工作,检测结果可作为再认证的产品质量证明依据,减轻企业的负担。
5.3强化市场体系建设,探索优质优价,以消费需求拉动事业发展
“三品一标”作为优质农产品的代表,应该在市场开拓中给予大力扶持,逐步构建优质优价的市场选择机制。可以考虑实行阶梯市场准入试点,即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大型超市等实施以“三品一标”为通行证的市场准入制度,再逐步向批发市场等拓展,农业部产地准出试点正在山东省实施,探索和積累经验。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实施了以绿色食品产品为主的“山东品牌农产品专营体验店”建设,未来应扩展至“三品一标”农产品专营店、直销店等渠道;拓展会员制等新兴市场营销模式;发挥品牌和质量优势,引入互联网+技术,特备应注重发展电商渠道。电商作为一种新兴主流销售渠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三品一标”不但有过硬的质量保障,还具有易于方便消费者识别的商品标识的产品,成为电商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最佳选择。
5.4加强技术研究,加大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
应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在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推进基础性技术和发展理论研究;应加大“三品一标”从业人员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生产技术实用性,通过政策性补贴等措施加大对使用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为“三品一标”提供支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