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象应急减灾工作现状及发展
2017-05-09胡建明
胡建明
摘要:受我国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出现热带气旋的机率相对较高,自然灾害发生率也比较高。一旦发生气象灾害会造成人民发生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群发性、区域性特征,不仅发生频率高且季节性强,易引发次生灾害,因此做好气象应急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气象应急减灾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急减灾;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3
1气象灾害的概述
气象灾害包括天气灾害及气候灾害2大类,其中天气灾害是指寒潮、台风等比较常见的异常天气灾害,其通常伴有强风、暴雨、降温等现象;而气候灾害主要包括长时间的气温偏高或偏低、降水量偏多或偏少形成的洪灾、干旱、低温冷害等,其体现出受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广西地区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域,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比如春秋干旱、低温冷害,秋季寒露风、洪涝灾害等,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严重者还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伤,研究分析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发生规律,可趋利避害提高减灾防灾的针对性。
2气象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
气象应急减灾工作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不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对自然资源的长期掠夺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使得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较慢,虽在经过实践努力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相比,我国管理水平低下、减灾防災体系覆盖范围小、内容笼统、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人为因素影响显著。自然环境中所有的资源需要一个缓解的再生与净化过程,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气象灾害应急减灾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人为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气象应急减灾的工作效率及效果,影响到气象应急减灾技术的发展;资金投入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社会财富的增加及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减少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国过于侧重经济发展,对气象应急减灾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相关工程年久失修,气象设备老化、落后等,直接影响到气象应急减灾工作的实际效果;基层人民防灾意识薄弱。虽然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但是对于大多数基层农村人民而言,由于其经济、信息技术落后,气象预测信息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大多数农民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还比较薄弱。
3提高气象应急减灾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3.1精准化的服务定位
气象应急减灾工作的精准化服务定位要对区域性气象观测网络进行调整,建设高时空密度、多要素、自动化的现代化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基层气象局要对辖区内的气象要素实况资料进行应用及调阅,包括预警信息、雷达回波等,加大数据采集的密度,建立起综合数据库,提高气象监测的能力。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服务平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气象要素的监测、气象资料的统计、雷达加波拼图等。进一步完善各基层作业点的操作制度体系,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卡弹哑弹处置流程、空域管理规定、弹药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完善各作业点的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单位气象应急减灾的能力。
3.2加强气象应急减灾管理的多部门联动
要做好气象预警信息、预警信号的发布与传播,提高气象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报能力。预报人员对气象应急减灾预警系统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将灾害性天气的落区、强度、持续时间等做出准确预报。气象部门再根据气象预警信息、信号发布的相关规定将预警信息发布至相关部门及单位,再由其做好应急预案;政府防灾减灾工作要到位。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的应急响应涉及到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农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民政、卫生、环境、城市安全等部门需统筹布局、合理安排,这种背景下政府的领导作用就十分突出,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要联合起来,遵循“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原则,使得各个部门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有效合作、明确分工,提高气象应急灾害整体防御能力。
3.3丰富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的形式
发挥传统信息传播形式的重要作用。基层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且村民居住较分散,因此依靠安装喇叭广播的形式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每个自然村可以设置一名气象协理员,在接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喇叭广播发布出去。乡镇地区还可以安装广播控制器终端,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在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下需要保证基层气象协理员准确接收到所有的气象预警信息,加强与政府及广电部门的合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将各类智能终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智能手机、电子产品的应用及发展大大提高了智能终端的普及程度,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与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利用通讯网络系统扩大气象应急减灾的影响范围。县乡级政府可以从气象应急减灾专项资金中抽取部分费用用于智能终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并开发手机群发软件系统,将县级人民的手机号码录入系统,出现灾害性天气现象时统一向手机用户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在农村群众集散地设置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可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农村中心位置安装电子显示屏,可滚动播报常规天气情况及临时的气象预警信息;并在电子显示屏上播报气象防灾减灾、农业科普知识,提高基层农民的防灾抗灾能力及意识。
3.4加强应急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基层人民的防灾意识
基层人民的防灾意识薄弱会直接影响气象应急减灾效果,因此要加强基层人民气象知识的教育普及工作,增强基层人民的防灾意识。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单位要针对气象应急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制定相关的规划,保证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实效性。政府部门要建立由多种媒体共同组成的气象应急减灾科普宣传系统,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在当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气象应急减灾知识普及氛围,使得广大民众意识到应急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将气象站、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农村基层地区建立科技咨询及技术培训体系,气象单位为培训主体,在农村地区举办各类气象知识讲座,对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及专题咨询,对农村合作社、农技人员、种养殖大户、各级领导等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指导及培训,扩大气象应急减灾知识的影响力。
4结语
气象应急减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提高各级单位的气象应急减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级单位密切配合及支持,构建全面、协调的管理体系,统筹协调系统之间的联动性、资源的统一性,从整体上提高气象应急减灾的能力,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