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2017-05-09谢瑞莉
谢瑞莉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生活化策略运用到习作指导过程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
【关键词】习作 教学过程 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83-02
中年段的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思考,但是缺乏自主习作的方法和选材的空间。所以,生活化作文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遵循“生活→感觉→表达;生活→感悟→表达”这样一条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思路。通过两年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年段习作应该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采取生活化策略,以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一、从创设生活情境开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诗外”的学习――生活的体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德,才能真正把握“诗内”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人文的和谐统一。因此,笔者认为,生活化作文的策略之一就是在课堂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还原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创设情境方面,笔者总结了这样一些方法:
(一)实物展演法:这里的实物并非只限于生活中的物品,它还包含人物、植物、动物等。因此,在习作课堂之上,可以将实物进行展示,从而指导学生的观察,做到有顺序、有步骤,学生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
(二)图片展示法: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在看图作文或者写人的习作指导中,以图画再现情境,还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三)表演体验法:以表演体会情境,最适用于写童话或者场面描写的作文教学之中。就拿写童话为例,由于表演的形式,不仅让童话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使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且富有戏剧情味,为他们的习作作了充沛的情感积蓄。
二、从开发作文资源入手,提高学生“说真话”的勇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在我们的习作中就是素材。时下,“背作文”在小学生中广为流行,一到老师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就在作文选上找一篇抄下来,甚至背下来用在考场作文上。所以,一个班级四十几个人,其雷同之多,其叙事抒情之假,令人瞠目结舌。而笔者在思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大声指责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在作文中说真话?”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素材呢?作为老师来讲,鼓励孩子说真话,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发作文资源方面多下功夫。
开发作文资源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根据教材安排,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尽可能开发社会实践基地(养老院、甘区图书馆)语文课程资源,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主题班会。为了配合班集体建设,围绕班级工作目标,我们语文老师与班主任一道共同设计主题班会活动,如,本学期我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们设计的主题班会为“交流之仪、沁人心脾”、“餐桌之仪,身心愉悦”、“着装之美,清新朴素”、“举止之雅,赏心悦目”。
(三)文体活动。学校每年举行的大型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免不了会有新鲜的故事发生,不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有一份激动、有一份陶醉。本课程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价值,写进作文,作为班集体的精神财富,保存在每个人的心里。
(四)影视剪辑。优秀的影视作品里有很多令人感动、深思、捧腹的情节,如迪斯尼动画《马达加斯加》,小品《卖拐》、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星跳水立方”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课堂写作的材料。本课程可以精心剪辑,制作成作文MTV。开发作文资源还有多种方式:社会调查、有意观察、看电视、看电影、看展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另外,笔者认为,生活化作文的策略之二就是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这里的“真话”还要有新颖的选材和独特的视角。这一点在中年段习作中尤其值得一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局限,在选材和视角上需要教师的引导。这里一是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在课堂上形成人人说真话的氛围;另外,也可以采用多种角度训练的方式,拓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和空間。
三、习作教学生活化操作策略模型概述
作文一向是没有专门教材的,每学期就在“语文园地”中作八次提示性的指导,没有完整的体系,没有对于教师固定的指导与要求,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探索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遵循“生活→感觉→表达;生活→感悟→表达”这样一条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思路,形成生活化习作教学操作策略,它以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全面优化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增进语言表现力。其操作内涵按两条线交叉编织。一是生活线:着重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二是情感线:以体验感悟为主,着力于锤炼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然后细化实化,落实到每个单元的训练中。
这一操作体系以“二时、三环、四层、五步”作文训练教学法为模型。
所谓“二时”是指习作教学分为习作指导、习作评改二课时完成;
所谓“三环”即①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②互相批改鉴赏比较;③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
所谓“四层”即每一个训练专题基本上按照“主题阅读→活动体验→自主写作→交流评改”的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进行指导。
所谓“五步”即①导思;②评改;③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④评价(自评、组评、师评);⑤体会。
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会描绘出原汁原味的生活;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会呈现出新颖别致的生活。这就是中年段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