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09郑小红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

郑小红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入门,在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深入。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利用率,保证课堂质量。本文通过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和运用意义的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应用途径。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 情景教学 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67-01

目前,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对数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定位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这种从“教”到“学”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了以往课堂的理论灌输,而是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承担起部分教学的功能,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彰显了教学成果。

一、导学式教学概述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学案和辅导材料通过自导、互导和教师指导三种方式共同实现课堂合作互动的一种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新型教学方法。导学法能够让学生承担起教育和学习的双重角色,既在自导中学会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互导中客串教师的角色,行使教师的功能,帮助同学、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和学习责任感。

二、导学式教学法的价值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導学式教学法可以借鉴“问题教学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教学法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从教育层面来说,提出一个“好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难问题”更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教育本身具有预设性,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教师在课前预习或是上课开始阶段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确立问题。问题情境创设是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就需要细化问题,将一个大问题分化成诸多小问题进行逐个解决。

第三,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整个过程的重点,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积极思索。

第四,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得出答案的阶段,让学生勇敢的提出假设,拥有了问题假设才能层层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五,检验假设。这是最后的解答阶段,学生能够比较得出最科学合理的问题答案,并得到经验和教训。这五个过程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最终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清楚解决过程和解决方法,主动思考,积累经验。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导学式教学法最大的作用就是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知识,更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去学习数学。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影响学生一生的是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如何去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式教学法之所以备受推崇就是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待枯燥的、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数学问题才能主动思考,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导学式教学法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占据主动,更能加深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才不会对数学感到厌倦。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真实能力的一种标准,纸上谈兵永远不能推动社会发展。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学生学习应该重视的一种能力。导学式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单一的理论灌输,而是在重视课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实践课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实践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

四、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1.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与代数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单位,可以在上课时教师准备不同长度的绳子,来表示“米、分米、厘米”,再延伸到“千米、毫米”等。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单位给相同的数字赋予不同的含义。教师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入思考。“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为什么需要不同的单位?”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深刻体会单位能够简化表示和计算等功能。也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单位进行同一道题目的解答,细细体会给计算带来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够区分清楚单位的不同,在应用题解答时不会忽视单位的标注。

2.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图形与几何的应用

几何图形的学习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导学式教学法提出让学生利用教学模具,让抽象的空间几何问题具体物化,逐渐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这种由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升华就是学习能力的获取过程。小学对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等学习过程,经过导学式教学,给学生举出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辩证的认识,才能区分什么时候需要考虑面积,什么时候考虑体积,不会在这些基础问题上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需要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是导学法的意义和最终目的。

五、小结

导学式教学的导与学相互依存,教师的“导”为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学”是关键和目的。导学式教学的本质要求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也是为了利用学生相互之间学习过程的相似性,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可能会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失衡与,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和适应,只有经过一段艰难的磨合期,才会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和教学成果。将导学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习能力,既能提高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万文铁.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2-63.

[2]尹立圆.刍议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7.

[3]王萍.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3):174.

[4]陈庆红.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0):125.

[5]邱小琴.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3,(04):156-158.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