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青年教师在实训当中编写校本教材的意义

2017-05-09李碧海

速读·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

李碧海

摘 要:校本教材编写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教材编写,主张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代表参与课程的决策,这就把教师在校本教材编写的作用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校本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绿色平台,另一方面又促使教师去反思个人的素质观念中制约校本教材编写的因素,从而在实践中克服这些不利的因素,推动校本教材编写的顺利进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成长。本文探讨了青年教师在实训当中编写校本教材的意义。

关键词:校本教材编写;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增长青年教师的实践知识

从知识方面看,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都是静态的,而只有实践性知识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与空间。教师知识的发展也主要是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实践性知识是隐于教学实践过程的,与个体的思想、行为、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具有情景化和个人化,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展与完善,而不能以形式化的形式或通过别人的讲授而直接获得。实践性知识是通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得的。而反思正是校本课程所极力推崇的。这样校本教材编写就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提供了条件,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理性的思考,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反思中也不断地增加实践知识的积累。

二、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自主意识

传统的教师只是作为课程被动的执行者,往往是教育行政部门,课程学者、专家研制出课程,教师执行课程。教师只知教什么而不知为什么教,只知应然不知实然,教师处在极其被动的位置,他不会去反思他这种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他只知执行上级的命令和课程专家学者开发出来的文件。教师完全丧失了自身主体地位,成为课程的附庸。处在这样的被动的境地中的教师也不会去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方式,也就无从谈起从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归宿感和自尊感,从而极易动摇自身的专业地位。校本教材编写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激发了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这样作为其专业活动的主体意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附庸品,教师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基于实际中面对的教学情景、教育问题,积极参与到校本教材编写中来,主体意识有了极大的强化。这样教师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就更能发挥其创新性、自主性、自觉性、自控性,推动校本教材编写生动活泼地进行。

三、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属于教师在教育领域的社会意识范畴,是教师面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的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

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师角色方式、教师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以教师为主体,本着“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生成者,必然会使教师形成明确的课程意识。教师不是游离于课程形成之外,教师不是依附课程或者是忠实的执行者。而是面对课程,教师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角色定位,这些看法、定位融入到教师个体的“履历经验”中去,而这些东西对校本教材编写来说是极具价值的。

四、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参与意识和能力

在校本教材编写中,教师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发掘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教育资源,寻求与他人的合作与帮助,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材编写的活动中与课程专家进行通力合作或请他们对自己的研究等进行指导,从而在实践中获得课程开发的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材编写的开始阶段,教师势必由于原来工作方式的惯性而排斥合作,但校本教材编写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强制性地要求教师与他人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校本教材编写中也会逐渐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深切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效,其态度会由被迫参与转为主动寻求合作,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并形成新的学校文化,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研究意識和能力

校本教材编写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培养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当然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程序。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比较适当的。在今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国际教师教育的一致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为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舞台。借用英国著名课程学者斯滕豪斯的一句名言来表达便是:“每个课堂就是一个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

六、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

校本教材编写向广大教师展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教师面对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势必要对其教学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使得教师具有一个更为开放的思维系统,能够改变其不合时宜的观念;并使教师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反思能力,更多地去发现和探寻新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在对己有经验的反思中获得自身专业发展。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审视、分析所探究的问题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尝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这一过程通常又称为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积累详实的课题研究进程方面的实践资料,并经常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立足于自我之外,从多角度、批判性地考察自己为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教育教学行动及情境,反思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行为的优缺点。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荣,刘红梅.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10-12.

[2]刘红梅.青年教师校本培养课程建设的探索[J].新课程,2015(2):23-23.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美育教师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