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与生活

2017-05-09张海文

速读·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作文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称,叶圣陶老先生把语文说成是“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的合称。

那么口头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语言。在人类的形成过程中,劳动成为了首要问题,人类在集体的、社会的生活生产劳动中,必须交流才能达到狩猎、种植的目的,语言应运而生。至于文字的产生,也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为了能够表情达意、传播思想意图并能够帮助记忆,文字的出现势在必行了。文字产生后,书面语言便随之产生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从一开始就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则进一步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语文学科当然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源于生活。

现实中由于成绩评比、应试教育及合乎家长意愿等种种原因,很多教师把语文游离于生活之外,这有悖于教育初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生活与语文结合在一起呢?

一、利用生活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充实课堂素材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教学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切入文本,该如何研读文本、深化主题,又该如何把文本的思想融入学生的生活,我觉得一个很好的途径是利用生活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充实课堂素材,使文学作品不再高深莫测,让其回归生活,渗透生活气息。

1.回顾生活经验 有力切入文本

在授课时,课前导入是“入戏”的关键。作为教师导入的方法不胜枚举,但回顾生活经验,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我在教授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时,先让学生回顾关于母亲的深受感动的事情,然后让学生发言述说母爱,如此联系生活切入文本,可谓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一位男同学在讲述母亲为了自己和妹妹上学竟去工地打小工,“妈妈的手上起了好多血泡”顿时泣不成声,如此再学习文本效果更佳。这不得不说把生活带到课堂既接地气又不失大雅。

2.体察生活实际 研讀深化主题

教科书是教师做教育工作的主要“道具”,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主要媒介(还有很多媒介如:信息资源、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那么怎样才能研读文本领悟文本内容呢?必须把文本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了。例如我在和学生研读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舒婷的《致橡树》时,我充分联系社会实际,这对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诗歌中的好多意象所表达的内涵较模糊非如此不能使学生知之。诗中“凌霄花”代表那种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代表那种毫无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而“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则代表那种只知奉献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平等的爱情模式,师生联系社会生活的实例很好的理解了生活中的那些不圆满的爱情模式,这些模式受到了师生无情的批判,使文本的思想内容深入人心,深化了主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二、再造生活情景 在写作教学中反映社会生活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阅读中已经给学生“输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怎样“输出”。写作是“输出”的途径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牢牢地抓住“生活”这一法宝,使学生有的写,写得好,反映社会生活,追求理想,憧憬未来!

首先,要观察生活现象,积累素材。“素材到处有,看你找不找”,学生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悟、积累那些新鲜的、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并积累那些美好的思想和情感,作为我们作文的素材,以便在写作时“拿来”为我所用。

其次,要再造生活情境,感悟真实。写作不要故弄玄虚,要写得真实,写得生动,有人气,这样才能使人感动,让人倍感亲切,有味道。大凡优秀的作品并不是离奇古怪,而是在生活中见真实,在平凡中见伟大,除此之外,靠“花拳绣腿”过活的作文没有生命力!例如这样的作文:请以分享是美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好的东西呢,(可以是物质的或精神的)我们和谁分享呢,我们为什么与其分享,怎样分享呢,分享后收到什么效果呢。如能再造生活情境,则作文就写的得心应手了。

再次,要反映生活动向,深化主题。写作的主题也不应该脱离生活(想象作文除外)。要以生活为基础,提炼升华,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有了一定的预见性、深刻性,那么你的主题就是鲜活的、耐人寻味的、有价值的主题。如我们既可以反映永恒的主题:父母的爱、师生的情、朋友的义等。我们又可以把握时代脉搏的主题:喝彩社保医保政策、讴歌天宫的航天精神、学习李培斌的感人事迹等。

三、关注生活需要 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为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做课前五分钟演讲,并且要求演讲内容要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哪怕是不成熟的见解,只要关注了说出了,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就会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常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辩论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的碰撞,需要智慧也需要技巧和气度。拥有丰富的知识,惊人的口才,敏捷的思维,对于我们同学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有利于培养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的良好道德风范。这些能力与美德亦是生活之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不时地鼓励学生写各种调查报告。如:对阳高县食用盐加碘情况的调查报告(学生大部分来自县属各乡镇,利于调查)、对职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职中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等。为了共同目标学生或问卷调查或访问咨询,下问农民百姓上访县委常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对生活、对生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不搞神秘化,要实现生活化,在实践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作者简介:

张海文,男,1981年出生,中教一级职称,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作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