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2017-05-09朱云佳刘凯华胡晨雨张以芳
朱云佳 刘凯华 胡晨雨 张以芳
摘要:鸡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以拉稀、呼吸困难、皮下水肿为特征。绿脓杆菌病由革兰氏阴性的绿脓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1~35d龄的雏鸡,危害性非常大,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见发病。产蛋鸡也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在各地时有发生,对养鸡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已成为威胁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关键词:鸡绿脓杆菌病;绿脓杆菌;蛋鸡
中图分类号:S831.7 文献标识码:A DOI:lO.11974/nyyjs.20170132054
1发病情况
2016年10月,云南省某蛋禽场,饲养的一批海兰褐蛋鸡,160d龄,有腹泻现象,拉白色粪便,产蛋率一直在50%左右不再上涨,蛋壳质量变差,略有发白。鸡群采食量下降,每天死亡4、5只,个别鸡出现嗉囊积液和神经症状。笔者对病死鸡进行解剖、细菌分离、药敏试验等项目检测。
2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卧地不起。鸡群发生不同程度下痢,粪便水样,呈淡黄绿色,严重病鸡粪中带有血丝;拉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严重时鸡粪便中带有血丝。有的病例表现为眼睑肿胀,一侧或双侧眼睛睁不开,眼中带有微绿色的脓性分泌物。
3病理变化
脑膜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脏淤血,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头、颈部皮下有大量黄色胶胨样渗出物,有的蔓延到胸部、腹部和两腿内侧的皮下,颅骨骨膜充血、出血,头颈部肌肉、胸肌不规则出血,后期有黄色纤维素样渗出物。腹腔有淡黄色清亮的腹水,后期腹水呈红色,肝脏、法氏囊浆膜和腺胃浆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气囊浑浊、增厚。
4实验室诊断
4.1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环境条件下,将采集的病鸡肝脏、脾脏等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内,置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湿润、光滑、邊缘整齐、淡绿色、伞状边缘的菌落,而且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见图1);接种到营养肉汤37℃培养24h,肉汤呈黄绿色,均匀混浊有菌膜;可在42℃生长而在5℃不生长。
4.2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肝、脾分别做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细长,着色均匀,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极少呈短链状存在的中等大小的杆菌(见图1)。
4.3生化鉴定
接种针取分离纯化后的菌株分别接种到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甘露醇、尿素、枸橼酸盐、硫化氢微量生化反应管,置于灭菌平皿内,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h,观察颜色变化并根据生化鉴定管说明书判断结果。
1株分离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均与文献(陈晨,谢之景,貂源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2015)对绿脓杆菌生化特性的描述一致(见表1),1株分离菌均能够利用葡萄糖;能够分解尿素和枸橼酸,硝酸盐还原试验、氧化酶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精氨酸双水解试验均为阳性;且能够在42℃生长并且有运动性。
5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结合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结果,可诊断为蛋鸡绿脓杆菌病。
6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法,对分离菌株用20种药物分别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见图1C)。
取0.1mL菌液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等距离贴在培养基表面,药敏片问的圆心距应大于3cm,每次取药敏片之前镊子都要在酒精灯外焰上拖3次,培养基倒置,37SSD2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见表2)。
7防治措施
7.1隔离、淘汰发病鸡
对发病鸡舍进行带鸡消毒,对饮水器、料槽进行彻底清洗、消毒,1d 1次,直至疫情被控制为止。同时将病死鸡及垫料、废弃污物进行焚烧、深埋处理。
7.2治疗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紧急注射或饮水治疗(庆大霉素可采用肌注,4000~5000U/只·d;饮水5000~6000U/只·d)连用3d,病情得以缓解,鸡群基本恢复正常。
8结论
8.1绿脓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空气、土壤、水,甚至体表及消化道都有本菌存在。属于条件性致病菌,病原菌一般通过皮肤创伤而感染。因此,养鸡场平时要防止鸡的外伤,避免给绿脓杆菌的感染造成了可乘之机。
8.2改善鸡场
卫生条件、加强兽医卫生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鸡舍内外的污物,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尽量减少应激的发生,给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消毒工作才是杜绝本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8.3鸡绿脓杆
菌病发病急、病程短,使用抗生素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该病重在预防,在养殖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绿脓杆菌对多种抗菌药有耐药性,在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