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探究
2017-05-09程海波
程海波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吉林是我国最重要的玉米产地之一。我国技术人员通过多年努力将玉米产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本文聚焦于吉林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通过7项主要技术的研究分析,力求最大程度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合理密植;田问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lO.11974/nyyjs.20170132042
前言
玉米是重要农作物,具有光合效率高、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是继水稻、小麦以后的第3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玉米在我国谷物生产、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且需求量日趋增加。目前,人均占有玉米的数量以及玉米转化为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多少,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吉林松原玉米种植适应性分析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全省幅员面积18.74hm2,占全国总土地的2%左右,处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具有显著的温带季风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雨热同步、高温湿润,昼夜温差大,光、热、风能资源丰富,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一年一季作物生长,尤其是有利于玉米的高产和稳产,优越的玉米种植环境,使吉林省成为我国产粮大省和世界3大黄金玉米带Z--。
玉米是松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43.33万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70%,产量约占粮食总产的80%以上。松原市地处松嫩平原腹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呈雨热同季,蒸发量大而少雨大风同期的特点,具备玉米大面积区域性播种的生态适宜性。
2提高玉米单产技术研究进展
2.1国内外玉米高产创建研究进展
我国早在1972年就开展了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并多次刷新玉米单产纪录,20世纪70年代的平展型玉米产量就已经达到10.5t/hm2,20世纪80年代的掖单系列玉米品种,产量接近15 t/hm2,后期改良过的品种产量达到21 t/hm2。放眼国际玉米高产创建,美国是世界范围内玉米单产较高的国家,1985年非灌溉条件下春玉米产量达到了23200kg/hm2,在2002年高产竞赛中将这一纪录提升到27.7 t/hm2。近年来美国研究学者提出以保护性轮作、秸秆还田、合理施肥技术为核心的黑土玉米种植技术,实现了玉米高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
综合来看,我国玉米种植经过多年创新和努力,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是和国际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然需要我国科研工作者继续研究。
2.2玉米单产限制因素研究
高产玉米需要关注2个方面: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的变化;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是玉米群体质量好坏的重要参数,只有叶面积指数达到一定的值,单位面积才能提高产量。玉米的长势主要由群体特征、个体特征、综合参数3个条件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即想要提高玉米产量,就必须在玉米穗数、玉米穗粒数和玉米千粒重3个维度开展工作,只有3方面都有提高,才能最终提升玉米产量。
3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
3.1玉米高产土壤分析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根本,只有在选茬整地等方面进行研究,才能为玉米高产创造有利条件。玉米土壤深耕深度在20-30cm之间,多年实践证明,较厚的土层、平坦的地势、中等偏上的土壤肥力和疏松的土质是玉米种植的最佳土壤环境。建议在具有较强保水保肥能力的地块选用大豆、马铃薯等做前茬,同时实行3a以上的轮作制度。上述作业的目的在于破坏玉米主要病原菌和害虫的生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实行轮作制度可以保持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保持的良性循环。在秋季条件适合的时节进行深松整地作业,推荐使用大型拖拉机和深松旋耕机配合作业,同时进行底肥施放,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壤防涝抗旱、蓄水保墒能力,便于玉米根系的生长。精细耕地的目的在于增加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的熟化,主要的手段是翻土、碎土和松土作业。
3.2种植密度分析
较适合的耕层播种土壤温度在7~8℃,在温度较稳恒定的条件下进行抢墒播种。播种所需要依据的条件有:土壤墒情、土壤温度和品种特点等。实行顺序播种要以先岗地、后洼地;沙质土壤优先、黏重土壤为后的顺序。玉米属于穗调节能力较弱的独棵单穗植物,因此合理的确定种植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非常重要。在确定种植密度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栽培方式、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产作业水平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发挥土地资源能力为目标。
玉米是一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升产量较为明显的农作物,所以相比于其他粮食作物,玉米种植密度的优化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合理密植的一大原则就是最大程度的提升光能的利用率,这指的不单单是单棵植株,更重要的是整体的利用率,群体的光合作用增强就能产生更多的有机物,产量自然就会增加。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吉林地区光照特点和土壤情况,通常控制宽行在89~90cm之间,窄行在30-40cm之间,同时密度推荐5000-5500株/667m2,各地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种植密度。
3.3高产玉米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选择应结合種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产量较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同时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应在播种前将破损和不饱满的种子淘汰,保证种子大小均一、颗粒饱满。晾晒能够有效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同时去除成熟度不达标的和腐烂的种子。暴晒的目的是降低种子内的水分、提高内部各种酶的活性,促进提前出芽;浸种是为了提升出苗速度,保证出芽的整齐度。
3.4加强田间管理
3.4.1查田补栽
玉米高产的基础是全苗,在玉米出苗之前应进行发芽情况的全面检查,一旦发现烂芽或者粉种需要及时进行预备苗的移栽;出苗阶段出现缺苗现象,需要进行田问多余苗或预备苗的补栽;玉米叶片在3-4片的阶段,及时去除小苗和病弱苗,并进行等距定苗。
3.4.2除草作业
除草作业包括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2方面内容,中耕除草是在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者铲前蹚一犁,以达到除草、松土、促根促进玉米生长的目的。化学除草主要采用封闭除草技术,常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禾耐斯、异丙草胺、安威乳油等,根据杂草生长的不同程度选用施药量。
3.5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通常情况下,适合玉米施肥的氮、磷、钾最佳比例为2:1:0.17。结合吉林地区玉米种植经验,得出纯氮需求量为每667m2 32-33kg,同时需要重视底肥、追肥和穗肥的使用。总结得出底肥足苗肥早、拔节孕穗肥巧用等方法原则。具体来看:底肥施用。底肥包括全部的农家肥、钾肥和磷肥,一般使用1/3的氮肥。在施用过程中放置在播种塘靠近小行距的一侧,要求现拌施,底肥为玉米生长提供最主要的肥料来源,需要充分利用耕作场地的宽度和长度;追肥使用。第1次追肥在3-5叶期,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根系发育、壮苗壮秆;第2次追肥最佳时机在拔节阶段初期,同时结合除草和培土作业;第3次追肥选在大喇叭期,主要是为玉米的成熟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避免倒伏现象。5%浓度的纯尿素在这一阶段也可使用,有预防空杆、促进玉米生长的作用;穗肥使用。通常使用3kg的尿素作为穗肥,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玉米粒的发育,穗肥使用中需要结合灌溉,但是要控制冲刷率,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6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在病虫害防止方面,建议通过农业和生物或者物理方法,在环境保护和提倡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市场,本文主要就这2种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3.6.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病虫害只要是指选用抗病品种玉米,实行轮作制度,合理施肥,覆盖地膜,培育壮苗等方式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可采取以下方式:冬季有控制的焚烧一定秸秆,春季进行灭蛹作业,春播之前通过深耕镇压方式破坏蛹室。在玉米生长阶段,及时去除病弱植株,并进行深埋降低病虫植株的数量。
3.6.2物理防治
在种子处理阶段使用晒种和温汤浸泡等方式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4月可使用黑光灯诱杀铃虫和玉米螟;5月份针对地老虎高发期,使用杨树叶进行物理防治,在放置的第2天捕杀幼虫;6月中下旬可使用杨树枝扎成0.7m高的垛子放置在玉米田问,诱捕棉铃虫幼虫,并在日出前灭虫。
3.7适时晚收
适时晚收的主要目的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可以促使玉米苞更加松散,玉米粒变硬。皮层光亮,在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机进行收割,果穗收获后尽快进行剥皮晾晒作业,能够有效避免发霉现象。
4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玉米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玉米也是一种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由此看來玉米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阶段我国玉米产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需要科研工作者和玉米种植户密切合作,尽快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玉米产量,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