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声徽色:徽州建筑木雕艺术特征浅析
2017-05-09李军,李克
李 军,李 克
(1.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2.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徽声徽色:徽州建筑木雕艺术特征浅析
李 军1,李 克2
(1.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2.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徽州建筑木雕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古徽州属山区,气候湿润,周围林木葱翠,当地民居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木雕主要运用于梁柱、屏风、门窗、雀替、栏杆等建筑构件的装饰,在技法上采用浮雕、圆雕、多层透雕等,形象刻画以写实为主,且多不施彩,致广大尽精微,文质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艺术特征
明中期以后徽商逐渐在全国崛起,财富的积累使徽商对生活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据史料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但历代封建王朝在建筑形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如《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逾制会带来杀身之祸。而徽商炫富的心理又要使自身有所作为,同时“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宅第无法像晋商的乔家大院一样在平坦的土地上展开,只好将气力放在居室内部的精巧上;另一方面,儒家的熏染和藏富的心理,也塑造了外简内奢的徽州民居。因此,我们在黟县看到的古民居,院墙多为单一的白色,且高大而朴素,屋内却雕梁画栋,在梁柱、窗棂、格扇门、雀替、牛腿上雕花撰朵、穷极华丽、不避繁缛。
一、精雕细刻、不计工本
黟县虽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中最小的县,却是徽商的发祥地和古徽州最早的治所。位于黄山脚下,境内峰峦环绕、物华天宝,李白有诗云:“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有上千栋保持完好的明清民居,往往村外云霞缥缈、林木葱翠,村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1999年12月,西递和同属黟县的宏村古民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在黟县西递村中一位姜姓老板的家具店里,看到一对清水雀替,雀替是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建筑构件,像展开的两翼附于建筑檐柱的两侧,起承托梁枋的作用,后期装饰作用逐渐超过了实际功能,是徽州建筑木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对雀替内容表现的是八仙过海(见图1),八仙作为雕刻题材分为八仙和暗八仙,八仙是指道教故事中铁拐李等八位神仙中形象特征,而暗八仙是指他们使用的法器。一般木雕采用浅浮雕、圆雕、双层雕,而这件木雕采用了具有极有视觉冲击力的多层透雕,刀功细腻、栩栩如生,雕刻范围几乎包含人物的360度、几近镂空,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侧面,左边的雀替为汉种离、吕洞宾、何仙姑、韩湘子,右边的雀替为铁拐李、张果老、曹国舅、篮采和。雀替中部的汉钟离美髯飘逸,坦胸挺腹,手持芭蕉扇,向右弯腰与第二层的仙鹤形成呼应,形象粗犷,造型生动。而韩湘子一袭短衫,头扎布髻,口中衔一横笛,神情飘逸,与身穿官服手擎拍板的曹国舅形成对比。而手托花篮的花季少年蓝采和与妩媚动人的何仙姑,则使用了圆刀雕琢,通过修光和打磨,使其形象饱满、皮肤光滑。雀替上方有松树和竹子密实的叶子,采用多层深浮雕与背景保持着真实的距离,下为麒麟、狮子和大象采用浅雕,在徽州民居院落中,唯一的自然光源来自天井,白天光线从头顶一泻而下,强烈而均匀的顶光与上部深雕下部浅刻的木雕相结合,从而使雀替上的松叶摇曳、人影晃动,光影随不同的时间而变化,增加了艺术感染力。背景既雕版的底板为水纹,根据需要勾勒于八仙的身后,烘托了气氛,除背景外三层皆为透雕,玲珑剔透、刀法流畅,构成了一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
图1
另一块雕工精美的隔扇门腰板更是令人爱不释手(见图2),龙 、凤凰、仙鹤、麒麟都是灵兽,具有祈福纳祥的作用,这块雕版构图简单,上面是凤凰来仪,下面与之呼应的是做回首状的麒麟 ,空白处配以折枝牡丹。整个腰板宽约30公分,榉木材质,放在掌中细细观赏,凤凰的每一缕羽毛、麒麟的每块鳞片,都在工匠的刻刀下毕显无遗。而腰板上的凤凰也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随时可飞临人间。还有一对人物雀替(见图3、图4)展示了工匠卓越的刻工。郑振铎曾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写道:“中国木刻画发展到明的万历时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1](P51)该木雕上人物的衣褶使用了刻画的技法,刚若铁线、柔若游丝,仿佛真的带我们进入了万历年间。徽州木雕所耗的时间和金钱也是惊人的,建于宏村的承志堂,整个工程用了白银60万两,而其中木雕部分则由2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而卢村的木雕楼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志诚堂,4个工匠用了25年才完成全部木雕的制作。走进志诚堂的天井,目光所及处全部被木雕所覆盖,两侧厢房、莲花门、格栅门、雀替、垂替、檐条、栏板都雕有精美的图案,几乎没有不雕刻的木头,志诚堂不过200多平米,却承载了如此多的木雕,可谓气势惊人,登峰造极。为了刻画人物形象,工匠采用了深雕、透雕等方法,板子上的层次关系达七、八层之多,其体现出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当然精湛的手艺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而通过木雕来体现家族的财富和实力正符合徽商的诉求,在这里木雕本身的艺术性反而退居台后了。
图2
图3
图4
二、汉风唐韵、朴实生动
徽州建筑木雕具有强烈的汉风唐韵,在我国民间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所谓汉风指明以前的徽州木雕多采用浮雕的形式,刀法以刻为主,讲究线条的运用,具有汉画像石的风格,粗犷大气,不拘泥于细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唐韵指我国盛唐时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佛像由北魏的秀骨清像转为丰满健壮,如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佛像,体态丰盈、嘴角微翘,显得睿智而慈祥。唐朝佛教塑像已摆脱了早期印度佛教佛像的影响,形成佛像由虚无缥缈走向真实人间的中国特色,代表了我国古代雕塑的最高成就。而张萱、周昉等画家笔下的侍女,注重对人物动作细节的观察和描绘,以形写神、于雍容华贵中体现了盛唐社会崇尚丰腴美的特征。徽州木雕在艺术风格上传承了唐韵,人物形象丰腴圆润、健康,充满精神和力量,体现了富足向上、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这与当地经济在徽商的带动下,生活质量的上升和发展是相符的。我国正统的绘画既文人画历来不重视人物创作,明、清两朝虽分别以花鸟和山水闻名,人物画却一直走下坡路,形象萎靡、造型羸弱,而同时期徽州木雕所展现的对人物的写实能力,确实令人为之一震,也证明了徽州木雕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志诚堂有一扇格栅门描绘了《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和貂蝉(见图5),吕布形象饱满、孔武有力、阳刚之气萦绕堂上,尤其是貂蝉形象逼真、比例极为准确、仪态万方,投足间仿佛能听到环佩之声,写实刻画能力令人惊叹。志诚堂另有一扇格栅门上的木雕描绘了《西厢记》张生崔莺莺相会的故事(见图6)。从构图中看张生、崔莺莺、红娘均大于围墙,从比例上看明显失真,却并不觉得突兀。张生伸展双手扶墙、抬腿做攀爬状,另一边的崔莺莺手拿折扇和红娘翘首以待,似在空中实为地上,徽雕吸取了传统绘画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式透视法,产生的视觉效果有别于西画的焦点式透视,体现了 “人大于屋、人大于山”的徽雕特色。在构图上吸取民间戏剧的表现形式,在雕刻中常采用舞台作为框架,故事环境介绍点到为止,主体人物形象突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布列其后,整体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
图5
图6
据老艺人讲,雕刻人物最好用柳木,实心雕最好用杉木,镂空、多层透雕最好用樟木,而做木雕最好的材料是银杏木。但实际上徽州木雕不太在乎木雕的选材,而且为了体现木材本身的材质,多不施彩,只用桐油沥过,即使有些徽州木雕使用髹漆,也仅限于红色、金色、黑色,因此没有朱门的富丽堂皇,却具有民间的雍容典雅。日月更替、时光荏苒,被包浆覆盖的徽州木雕闪烁着淳朴自然的美感。
三、崇文尚儒、祈福纳祥
走在西递用黟县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发现当地民居很重视院落的景观,即使一般的家庭,也如郑板桥笔下所说,“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村内居民多为胡姓,据考证为唐朝昭宗李晔之子的后裔,当地民风典雅且崇文尚儒,重视教育。建造于康熙年间的履福堂有幅对联:“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 显示了西递浓厚的人文风气。东园学堂厅面积很小,却十分精致耐看,是主人为儿子读书所造的书房。在西厢门上镶嵌着“冰裂纹”组成的木雕,寓意只有寒窗苦读,才能博取功名,寄托着父辈对孩子的期望。另一处不但在隔扇门中使用“冰裂纹”组成的木雕,还用梅花加以装饰,其寓意更加明显,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地村民以学求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很多人家都可以看到冰裂图案的木雕。
除了西递、宏村、卢村,黟县的其它几个古村落如南屏、塔川,木雕的资源也极其丰富。雕儒合一是徽州木雕的主要审美特征,其中融汇了儒家文化中“仁”“孝”“忠”“义”等道德价值观、长幼尊卑的伦理思想,如 “二十四孝”、“孔融让梨”、“桃园结义”等题材的木雕。“吉善也;福祥也”,祈福纳祥是人们朴素的心理诉求,将延年益寿、五谷丰登、金榜题名、升官发财等愿望,借用某一动物或植物,形象的表达出来,如用木雕中猴与鹿(禄)表示功名利禄,用鱼(余)表示年年有余,用石榴、葡萄的多籽比喻多子多孙,用仙鹤、松树比喻健康长寿。
结论
徽州木雕以徽商的财富作为物质基础,由民间工匠用高超的技巧和成年累月的时间,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精品,打造了当地独有的民俗艺术品牌。古徽州为“商贾之乡、诗礼之邦”,故徽雕在题材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希望,反映了当地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近年来,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商业开发与不规范的修缮也在侵袭着古村落的风貌,因而如何继承和发扬安徽木雕的艺术精华并传承下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德卿)
2017-01-09
李军,男,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2.018
J322
A
1002-2236(2017)02-0083-03
李克,男,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视觉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