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2017-05-09迟晓媛
迟晓媛
【摘要】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
儿童画是艺术的火种,潜伏着巨大的艺术潜力和能量,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造力 创作 激发 融合 影响 刺激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0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潜移默化,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也是人们寻求思想自由、灵魂自由的途径。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最大地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首要条件是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发自学生自身的需要、欲望,是自觉的,更是积极的,甚至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别人已有的东西,造成儿童画的公式化。
如:让学生临摹一只兔子,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兔子就是这样画的,这个形象被固定死,以后只要画兔子,学生的头脑中就只会出现他临摹过的兔子的样子,不会有大的创新。这就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孩子的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教师的范画在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但是教师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绘画,可在学生眼中是最好的,他们会去盲目地模仿,失去了儿童画中的童真和创造。
世界级的文坛巨匠罗曼·罗兰,一生致力于文学、艺术与教育事业,为这个世界留下许多不朽的华美篇章。他曾毫不吝惜对创造力的赞美,“我创造,所以我生存。”“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
如何激發孩子们的创造力,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与实践,总结了以下四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贯穿到小学美术的日常教学当中去。
一、音乐促进法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美术也是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在人的逻辑思维活动中,含有想象的成分,因此抽象作品中离不开想象思维,并充满音乐性,音乐直接刺激创造想象,从音符、旋律中创造出抽象作品来。让学生从身心摆脱束缚,走向创新、创造的道路。
二、文学熏陶法
文学中的诗歌与美术的渊源最深,关系最密切。中国的国粹“国画”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用文字和画面两种形式完整地表达画者的心声。文字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给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有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故事或者一首儿歌、诗歌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根据听到的内容设计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对文字有深入的了解,也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在欣赏完影片《凯尔经的秘密》,看到了主人公把一段段历史与传说用画面记录下来,许多学生感到跃跃欲试,于是我专程设计了一堂插画课。我让孩子们在语文课本或读本当中挑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一首唐诗。用画来表达当中的情节或场景,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甚至画得停不下来。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创造力正在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
三、大师影响法
让学生了解、接触艺术大师,学习、感受大师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让孩子用智慧的双眸去看大师,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美。其实,儿童与大师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一样大胆的笔墨,一样夸张的色彩和造型,一样奇特的构图,一样朴实稚嫩的线条,一样从心底发出的强烈情感。
有时,大师们也为儿童的大胆创新而倾倒。毕加索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内心,展露世界,没有更多合理与不合理的舒服,用心感知自然,创造自然。一幅画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生命。让孩子学习凡高、毕加索、蒙克、伦勃朗、米开郎基罗等各派大师的特点,让孩子扩大事业,为童真的内心注入了更新的火力。儿童画是艺术的火种,潜伏着巨大的艺术潜力和能量,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向日葵》一课,我就让学生看了凡高的《向日葵》,并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凡高本人,使学生对色彩的运用有了新的体悟。
四、自然刺激法
在一次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放学了》,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我们的生存空间都被“现代文明”所覆盖,以前充满灵性的山没了,溢满情趣的小河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工建筑的公园、喷泉、花坛等,家长们又成天疲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精力带孩子出去走走,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多亲切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说不定一根狗尾巴草、一朵野花、一只草丛中的蚱蜢就会引发出孩子们无穷的遐想,产生不尽的灵感。
儿童在接触美术作品时,除了蜡笔、水彩、水粉、油画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