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2017-05-09徐晓叶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责任意识

徐晓叶

【摘要】近几年,学生出走事件、学生自杀事件等一系列学生问题频频发生,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作为《历史与社会》的任课教师更要用慧眼和匠心开掘责任教育的沃土,在人类历史长河与真实的社会现象中弹奏出“责任”的主旋律。本文就《歷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品格、责任行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责任意识 责任品格 责任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93-02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学生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做一个懂得尊重历史与现实的人,做一个负责的人。因此,《历史与社会》的任课教师要用慧眼和匠心开掘责任教育的沃土,在人类历史长河与真实的社会现象中弹奏出“责任”的主旋律。

第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

(一)感受“父母之爱”,进行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现今,很多家庭的过度溺爱孩子,使得现在很大一部分孩子反而对家庭失去了本应有的责任感,他们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爱和物质条件是理所当然的,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着对家庭的相应责任,并且越来越好逸恶劳。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中的“尊重与平等”教学时,要求学生回家注意观察,再举出更多的实例,感受父母之爱,体会父母的辛劳,体会父母对于子女、家庭的义务、责任。

(二)理解“学校规则”,进行学校责任意识的培养。

人们都说“理解万岁”。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学生的理解才是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在规则中履行义务”的认识、理解,将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放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带领学生针对权利和义务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理解到在规则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相互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只有履行义务,权利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从而在思想上对学校有责任意识,在行动上自觉去履行义务,努力做一个对学校富有责任感的学生。

(三)体会“人地关系”,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人地关系”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只有人类与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生存、发展。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国家南北方及东西部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再根据我校外地学生多的特点,让各地学生阐述自己家乡的自然风貌及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妄想征服自然,且自觉地承担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责任。让学生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服务家乡、报效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了解本国历史,进行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国家责任感的培养的最好教材。自从英国用鸦片和大炮叩开中国的大门,我们中国的灾难就日益严重,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到随后的北洋政府,政府都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无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探索、终于找到了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走上了光明的社会主义大道.。现在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的生产仍然落后,经济不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认识我国的历史,让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发展前途的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做贡献的责任感。

第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的品格

浩瀚历史长河中,人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将无可推卸地担负起责任,二战后在日本东京和德国纽伦堡的国际军事法庭对战争罪犯的审判,昭示了人类必须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行为担负责任。

如今,《历史与社会》融入了许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资源、环境等。在当今社会,虽然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共存的家园,还地球母亲原本面容已是全人类的共识,但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仍然非常严重。《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懂得人类与自然界是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如果人类破坏自然界将会被自然界永远地惩罚,所以人类必须对自然界的行为担负责任。

第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担负责任的行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也就是说,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课堂是无限的,走出课本和教室的教学更能把学生变成社会的主人、变成敢于承担责任的一代栋梁。社会实践是学生责任感培养不可缺少的一条渠道。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主要是在实践中培养的,通过多种活动进行及时的复习、实践,使之稳定,并真正落实于行动,强化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总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责任感也是社会的基石。培养学生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实践中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