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怎样提高小学生自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2017-05-09卢四红
卢四红
长时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三部曲:“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去,这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请大家指教。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自改”兴趣
1.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认识。
我指导学生自改作文,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并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文豪们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如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联文学家果戈里的稿子要经过八次的亲自修改之后才算圆满,马克思写作时有时为了推敲几个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理解修改的含义,产生主动修改作文的动机。
2.适时鼓励学生,激发“自改”兴趣。
对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梯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激励为主。由于学生的自改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对学生在训练上高要求,在批改上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好处。此外,我尽量以鼓励、启发的评语为主,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给予肯定,暂不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看低学生起步时的修改水平。这样,就能使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欲望,激发了写作文的动机,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推动了自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明确修改要求,培养“自改”能力
1.明确修改要求,指导修改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我首先让他们明白作文的內容要具体充实,语言要通顺明白、平实朴素。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生动,即先求其“通”,再求其“好”。
2.提示要领。针对文章谋篇布局、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写作中的通病,我教给学生“增、删、换、调”四字修改法,即发现有欠缺部分要增添;多余、不必要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意思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要更换;对于结构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要重新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3.教给修改符号。修改文章可以用统一规范的符号来标明,是《大纲》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不仅会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还在作文批改上规范使用符号,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明白了这些修改符号的特定意义,能看懂老师和别人修改的文章,并在自己的作文修改中大胆尝试使用,提高修改速度和质量。
三、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打好“自改”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我会通过示范,教给方法,为学生自改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指导示范。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我会找出共性的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原文投影,在作文课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激发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读改结合,以读促改。朗读习作,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自己习作的缺点。默读可根据需要随时反复,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修改内容。因此,在修改时,我要求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寻找、把握最好的修改契机。在修改习作时,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在朗读中及时作好修改记号,待后修改;然后默读,边读边思边改。修改几次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其他同学提修改意见、进行合作评价。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再作修改。最后结对互改。这样,也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习作的能力。
四、强化阅读教学,引导和指导“自改”作文
我把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融进讲读课,紧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让学生来评议。例如:在讲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养花》一文时,我让学生把养花改为饲养某种动物,进行仿写。写时把学生的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并要求学生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以《养花》一文为范本,全文以写事来说明为什么要养这种动物,写完后,我又有针对性地选了好、中、差几个同学来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进行讲评。经过反复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水平好的同学事情写的具体,但不生动;中等的同学,写清了一件事,但不具体、生动;差点的同学事情写的既不具体也不生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养花》一文中的片段——养花劳动带来的乐趣。启发学生:老舍先生写这一段是通过人物的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一问,学生就悟到了:是通过人物一系列动作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爱养花的情趣,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写作的实际,提出修改意见,结果通过评、议、改三步走,三类同学的作文都完成较好。
五、强化训练,养成“自改”习惯
1.课堂训练。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把写作的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小到字词、标点的正确使用,大到材料的选用、文章的布篇谋局、写作的特点等,都通过课文教学、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即写即改。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说出修改的原因,引导学生深思,明白理由。
3.一文多改。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雕琢、润色,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点评激励。我对学生自改后的作文,及时给予批阅和点评,让学生从老师的批阅和点评中发现自己作文优点和缺点。点评要有艺术性,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赏识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从一次次自改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5.展览欣赏。我将自改后与自改前的作文相比,对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连同原稿一起张贴展览,让所有同学欣赏、比较,以鼓励更多的同学注重自改的质量。
6.对外推荐。我将学生自改特别成功的优秀作文,推荐到班级博客中让大家赏阅、推荐到校广播台“佳作赏析”中播发、推荐到有关报刊发表。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化的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掌握阶段性,从“抱”到“扶”,最后到“放”,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只有教会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修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