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5-09王健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王健

【摘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传递教学信息,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与学习的交互性,学习变得快捷、方便,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践活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39-02

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进行地理实验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兴趣和爱好也与能力发展有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爱好,对事物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从事活动,活动又促使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

一、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一课中,以我们身边的地震为例进行讲解。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文件《自然灾害——地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地震灾害的发生过程当中,仿佛亲身经历一般。面对地震的破坏力,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理解,逐步引入地震的成因分析——如何监测——在发生地震时自己应怎么做,通过课件播放地震自救知识,增加学生对地震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防震措施,降低伤害。

在这一节课的讲解中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兴趣。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投影机、投影幕、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DVD、录像机、功放、音箱等的使用,首先就形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课件中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目标集中,大大增强了有意注意。再加上幻灯片的抽拉、旋转、复合,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学生从幻灯片上感知的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的网络知识上网查询所需的资料,找出主要的污染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利用Powerpoint制作成一份调查报告,在课上讲解,大家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要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要学到对自己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體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近几年,高考命题重在能力立意,也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应有的方向。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纵或横,或表或里,或时或空。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地理事物及现象之前存在的因果关系来设计问题,往往能水到渠成地实现核心问题的突破解决。如我们可抓住“干旱”这一气候特征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来分析“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新疆距离海洋有多远?地势地形有何特征,河流水文有何特征?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有何特点?农业发展有何利弊?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然运用已有的概念原理进行对此分析,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拓宽问题设计思路,设计有关联的问题链,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正好可以弥补空间思维能力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一节中,可以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规律。又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投影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疑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比如:电子邮件,BBS,WWW,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在网络上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可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多的事物。高中的教学中,很多的重难点在多媒体可见的应用下迎刃而解。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教学中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依赖多媒体的使用,课堂的主宰应是学生,教师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只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