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问题情境 绽放精彩课堂

2017-05-09徐小丽

关键词:包袱书包创造性

徐小丽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创设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6-02

当代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现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数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教学题材,让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所创设的画面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一个“购物商店”,由几位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了问题,不但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新鲜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低年级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鲜”的事物,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刺激性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例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轻重》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小兔搬家的有趣情境:小白兔要搬家了,兔媽妈收拾了3个包袱,小熊、小猴、小松鼠都来帮忙,它们各自背哪个包袱最合适?(三只小动物分别由3个小朋友扮演)教师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包袱。小熊身体壮应背最重的包袱,小松鼠的身体小,应背最轻的包袱。但是哪个包袱最重,哪个包袱最轻呢?小熊和小松鼠,正为此事犯愁,小猴也正考虑背哪个包袱合适?三只小动物抓耳挠腮,走来走去,一幅着急的样子,同学们个个捧腹大笑,在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问题:小熊、小猴、小松鼠到底该背哪个包袱呢?该怎样比较这三个包袱的轻重呢?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比较轻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三、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根据小学生好动手实践操作的特点,在导课时让每个学生参与实物操作,将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整理书包》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拿起书包,按老师的要求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的物品,都拿好的同学就站起来。活动开始,我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数学练习册、数学本子。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后拿出数学课本、数学练习册、数学本子,并立即站起来。有部分同学速度很快,而另外一大部分同学速度却很慢,在书包里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于是,我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得快,而有的同学却拿得慢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经过讨论交流同学们都一致认为: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物品的速度才快。就在这愉快的操作氛围中产生问题:该怎样整理书包?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多种整理书包的方法。同时,每个同学也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可见,通过人人参与操作,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能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

四、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适时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而是多种解法,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现个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精神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家里谁当家,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让你们来当家,好不好?那现在我们就去超市自己购物(出示例题图)。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都很兴奋,都用好奇的目光望着老师,似乎感到很新鲜。老师先让同学说说超市里都卖些什么东西,每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在活跃的气氛中,老师适时提出问题:“现在,老师要给你们30元钱,看看你们都可以买些什么?找回多少钱?”于是,每个同学都积极选购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在你说我答,甚至你争我辩的活跃气氛中,多种答案就出来了。正是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题目中的开放因素,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五、创设“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创造性的教就没有创造性的学,没有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空谈。问题不同于常规的可以简单模仿例题的习题,也不同于起反馈作用的考题,不能光靠熟练程度来解决,它应是知识的升华,具有新异、变化、创造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2米,一个身高1.3米一点也不懂游泳的小孩不慎掉进池塘里,会不会淹死?这个创造性的问题,不能光凭学生对平均数的求法的熟练程度来解决,而要靠对“平均数”概念的深刻理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成为一线教师投身课程改革而努力追求的方向。只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一定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包袱书包创造性
空包袱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