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分析
2017-05-09张东灿
张东灿
【摘要】相对其他学科,数学更为抽象。“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探究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本文对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与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4-02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这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数学发展的原动力,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过程。同时探究式教学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一)破除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灌输知识,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中的互动性,也不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接受教育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无益于国家竞争实力的提升。探究式教学顺应儿童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活动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本的单一教学模式,遵从“师道尊严”、“为师是从”的传统师生观,偏重知识传授的“一言堂”教学,儿童好奇、多问的天性受到压抑,教学实效性较差。探究式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平等参与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尤其注重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实践应用
(一)明确探究式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决定探究过程的最终指向。探究式教学目标应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致,包括:获得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探究意识;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过程,再造数学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建立所需的数学知识和发展技能,但这种建立不是通过“灌输”,也不是机械记忆所得,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有意义的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获得探究的意识,所以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再造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由此学生也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有利于發展学生全面素质。
(二)合理选择探究式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拿来进行探究式教学,一些概念、约定俗成的内容不适合进行探究,例如“为什么不能分母在上而分子在下”或“为什么叫厘米”等,所以探究式教学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所选内容应当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和相互交流。例如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观察小车轮、水桶、瓶盖等实物,并提出车轮、水桶、瓶盖这些东西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或者三角形的?这些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忽略的问题,此时提出来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所以选择利于学生再创造的内容可以促使学生探究,例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设计一道阴影面积解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有多种解法,但课堂上只讲授2~3种,其他的留给学生去探索,至少还能找出3~4种解法。适合交流的问题很多,例如《三角形内角之后是180°》设计操作、交流和验证3个环节,在测量、计算后进行交流,再通过剪、拼进行验证。
(三)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小学生阅历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即使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刚起步,所以要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情境的设置应符合趣味性、丰富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并从生活体验、有趣的故事、采用探究提纲、设置“认知冲突”等方面进行创设。前述《圆的认识》就是从生活体验出发创设的情景。编纂有趣的童话故事抓住学生的心理并导入数学知识,学生听得认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采用探究提纲也是探究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优点是浅显易懂,一步一步地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随着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提纲被内化为学生们的知识。“认知冲突”是引入与学生已有认识冲突的观念,在惊疑和矛盾冲突中,学生们重新审视原有观念,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四)借助探究式问题引导
在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既是探究活动的起点,也是调动学生观察、探寻答案和举一反三的“桥梁”。问题可先由教师提出作为引导,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问题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扩展提升,从一个知识点扩大到多个知识点的结合[2]。先进行个体独立探究,再扩展为小组合作交流和大班集体探究。然后概括结论,通过归纳总结,使知识内化和升华。
(五)改善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重在实效性,如果探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不能说实施了“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因为形式化的探究式教学并未触及到探究式教学的真正内涵,其内在价值也无从发挥。探究式教学应当因时、因人、因教材施教。因时——探究式教学应根据时机需要安排探究;因人——学生基础有差别,应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探究,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探究;因教材——即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探究式教学,适合探究的安排探究,适合讲授的进行讲授。要提高课堂探究教学成效,应培养学生探究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提问和交流。在分组探究时,掌握分组策略,按照“优势互补、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分组;简单问题2人合作,复杂问题4~6人合作;小组搭配可组成兴趣小组、异质小组、同质小组等多种类型。同时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和调控。
三、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从提出到应用已有数十年时间,主要应用于科学学科,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同样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刨根到底,所以应用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习能力,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谷士勇.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2(10):26.
[2]韦巍.试论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