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
2017-05-09常松叶
常松叶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何谓情?何谓境呢?情即是指情感,境则是指文本之境,境是情的基础,情又在境中被激发出来。正是通过情境创设,架起一座直观到抽象,教材到生活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之美,品味到人文的馨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平等互动,创设和谐师生关系
问题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但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帮助、引导作用,只是这种帮助和引导不是来自知识方面,教师也不以知识的化身和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和学生建立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他帮助、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问题”,帮助、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首先就得和学生达成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默契。提出问题的终极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但是不宜苛刻划一地要求答案准确无误。教师充分进行师生情感交流,驱动情感效应,因材施教,充分显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参与,问难质疑,奇思异想,探索尝试,并敢于向权威挑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只要动脑所思,即使肤浅或片面,也要给予肯定及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思想上互相感应,知识上互为补充,从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在和教师的反复交流、融洽接触中,才能学会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反思认知活动的进程,分析和反馈信息,監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唤起内在的精神动力,调适心理,激活思维,享受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情境的导入
语文教学很多时候需要情感上的配合以及调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力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具有吸引力的情节导入,能够让学生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被教师的讲课内容所吸引,思维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情境教学的导入。比如说,在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在PPT上做出一些动态的冬天图片,比如下雪的、风吹动的、滑雪的、打雪仗等情境,学生对于冬天都有着极好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在雪地里打雪仗或游玩,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看到这样的情境后,马上会想到很多,当学生正陶醉在回忆和看图的情境之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信大家对于冬天都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篇描述冬天的文章,大家先自己阅读一下,看看和自己心目中的冬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情境创设出来后,学生会马上对课文有着极大的兴趣,从而快速进入到预习环节中。
三、借由角色扮演,营造教学情境
对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扮演,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文章情景的营造,更能让学生深入地的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思想变化。例如在《孔乙己》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掌柜等文中的角色,做一个小型的舞台剧表演。在人物扮演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扮演的人物进行结合,以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以文中人物的语气去说话,深刻的体会每个角色的性格与情感变化,以这样的角色扮演方式,学生对文中角色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掌握。这样的情景营造要比单纯的背诵课文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又如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明确学生扮演“范进”“胡屠户”“范进妈”“范进老婆”“报喜人”等角色,要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叙述的情境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他们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在表演中,他们对课文所写的情境产生亲切感,能迅速进入情境,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阅读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四、结合生活实际,营造教学情境
文章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反馈,所以在文章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甚至能够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背景,但这毕竟不是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也不是学生所处的时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文章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与经历有了连接,才能够让学生在脑中产生画面,真实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散步》这堂课中,教师便可以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情景。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讲述一段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之后提问学生,你觉得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平时都是什么样的性格?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叙述一段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经历。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所以这样的情感表达更加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感悟,也使课程内容不再是抽象难懂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新课改的持续推动之下,授课模式的改革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展示自身教育创新能力的最好机遇,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这样的机会,着重对情景教学进行改善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想象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自身教学的效率必定也会更高。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不再是负担,这是新时代对教育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五、发挥学生个人思考进行
初中生的思维是最为活跃的,他们的想法比较新颖,能够在传统拘束的学习中想出新的创意。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以及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创意。比如说,在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假设以及想象:如果学生处于某个角色位置或者是处于某种境地,学生会怎么做,然后将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在《桃花源记》这篇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们是课文中的捕鱼人,你们会走进桃花源吗?在桃花源中,你们最想做什么呢?”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比较,就会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与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化课文。再比如说,在《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辩论。对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样的观点,可以将学生分成两方,甲方赞成这样的观点,乙方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让甲乙双方利用事实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运用生活中的情境事实更好地去深化理解知识内涵。辩论的结果不重要,重点是辩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知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