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7-05-09杨春雨
杨春雨
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并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稻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亦是越来越关注,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更是关乎我国粮食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有效措施,以期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品种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32
1前言
水稻为禾本科稻属的一年生植物,高约1.2m,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为稻谷,去壳后成为米或大米。水稻作为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约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在我国是仅次于玉米的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5%左右,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除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成淀粉、制成醋,米糠是制糖的重要原料,还可以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壳、稻杆也有很多用处,如稻杆可作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稻壳可作为燃料、填充料、抛光剂、制成肥料和糠醛;稻草可用作饲料、牲畜垫草、包装材料,还可制成席垫、服装等等。因此,探究优质高产的水稻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的生产、食用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2.1水稻品种的选择及对种子的前处理
品种的选择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要因地制宜,选择经审定机构认定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种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耐抗、适应性广等特征。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应选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抗病性强、耐肥力强、生长旺盛,株高适宜的品种。优先种植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选定品种以后,对于种子播种前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种前一定要仔细甄别,选择有包衣、籽粒饱满、纯正整齐的种子,必要时要对种子进行晾晒与消毒,一般晒种2~3d,20%三环唑湿性粉剂浸种24h,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使种子吸水透气,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生命力,防止受病毒感染后期发生病害。
2.2苗床准备,合理密植
通常苗床要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离水源地近、方便排水灌溉,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后期苗期管理。水稻的播种期要考虑以下3点:气候条件适宜;根据种植品种自身特性要求;有利于前后茬口的衔接。一般来说在3月上旬,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2℃左右。
合理密植,通过适宜的栽插密度,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增穗、增粒、增重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通常情况合理密植可采取3种途径来实现:小穗品种、早熟品种、迟栽田块及管理水平差的田块等主要依靠增加密度和增穗途径实现高产,一般密度为27~30穴/m2;大穗品种或者管理水平比较高的田块,可以通过适当稀疏种植,促进单株分蘖和形成大穗,提高单株生产能力;一般密度为15~18穴/m2;还可以通过穗、粒兼顾途径,一般密度为20~2穴/m2。
2.3水稻的育苗与插秧
水稻要实现优质高产必须保证健康秧苗的培育,一般情况下通过平坦的田地育苗或直接用育苗钵育苗,一般来说水稻培育壮秧技术有以下2种:薄膜温润育秧,具有增温保温保湿的特点,有利水稻在生育期中避开“两头低温”威胁,提高产量;旱育稀植,包括苗床培肥、控水旱育、扩行稀植技术。目前大多数水稻种植者多采用旱地育秧技术进行整片农田的育秧。为提高水稻的健壮程度,可考虑在秧苗生长时可以加入一定的壮秧剂。此外,在水稻正式移栽之前要施足基肥,最好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4水肥及秧苗后期管理
秧田后期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量的保证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水稻出穗以后,稻田水量必须有所保障,要进行间歇式的灌溉,其目的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提高粒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兼顾晾晒,一味地灌水反而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淹死水稻。返青分蘖期要保证秧田中有水,齐穗灌浆期实施湿润灌溉。在后期田问管理中撤水不可过早防止死根造成水稻长势不良从而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降低。总之要根据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生理生态的变化,采取晒田、间歇灌溉与深水灌溉相结合的方法,调节和控制各时期水稻需水量。
水稻生长期间的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根据栽培水稻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科学的掌控肥料施量,改善地区的土壤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商品性能。一般来说在水稻的整个生长阶段要分几个不同阶段施肥,播种前要施足基肥,优先选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水田基肥施用优质的水稻专用肥;后期还要进行水田的灭草,并进行适当的追肥,将草克星、灭草胺等灭草剂与尿素混合施用;孕穗期要合天气情况增加磷钾肥,施磷酸二氢钾等,促进水稻生长成熟,同时进行适当的除草。
2.5病虫害防治
水稻容易发生的病虫害有叶稻瘟、螟虫、稻飞虱、稻水象甲等,防治上应采取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一旦忽视,防治不及时,将导致水稻减产50%左右。其中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多发生水稻的叶片和茎秆,破坏叶绿素发生,叶片出现斑点,变成黄褐色而枯死。预防方法可用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还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48~72h。螟虫主要是二化螟的危害,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严重时可造成减产3成以上。近年来发生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南稻区发生较为严重。防治方法上可选育、种植耐水稻螟虫的品种,药物防治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g对水75~100kg喷雾或者喷洒1.8%阿维菌素B13000~4000倍液,最佳防治时期应在出现枯鞘,但未出现枯心或白穗时用药。稻飞虱是水稻最主要害虫,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危害时造成稻叶叶尖褪綠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具有隐藏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防治上可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者25%优得乐可湿性粉剂20~25g兑水常规喷雾。总之药物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无农药残留的品种,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措施,保护水稻的自然生长环境。
2.6收获期管理
水稻的收获期管理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水稻生产增产优质的最后一个环节,水稻的收获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过晚都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来说水稻进入黄熟期后,黄化比例在90%以上即可进行收割。应尽量抢在晴天收割,最好在8月底左右,避开梅雨季节。水稻收割以后要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进行晾晒保存,当水稻籽粒的含水量下降到15%~16%左右时即可进行脱粒。
3总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在我国农业中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将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优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包括种植地的选择、品种的选取及播种前的预处理工作、合理密植、育苗与插秧、水肥的使用、灌溉、生长期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及时收获等一系列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问题,推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