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2017-05-09吴信科
吴信科
【摘要】《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行业中的一门基础类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所授的专业知识在电工电子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电子技术本身是一门理论知识较为系统的课程,且与实践结合比较密切,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于该门课程来说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当代教学中倡导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重视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也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典型模式,本文通过简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为该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做 一体化 电子技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53-01
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则是长期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与学生职业需要脱节是当前的教学模式下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是当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高職院校的教学特点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该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能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传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往往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于电路的设计原理、公式的推导计算以及各种电子元件的使用参数等方面。由于理论性较强,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很难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不仅如此,该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课程结束后,学生常出现“什么都没学会”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注意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部分学校是采用将实践课程安排在实验室的方式展开教学,但是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教师在简单的讲述完基础知识之后,留给学生的实验时间也相对较少,这样一来,不仅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的研究也不到位,甚至不能完成完整的实验,实验课程收效甚微,教师也就不愿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各个行业对于任职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直接向社会输出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应当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己任,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力求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根本需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代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展开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中做,教师指导以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探究实验;在做中进行总结,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自己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以及完善;最后通过亲身实践,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有机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得到根本提升。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际应用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流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4]。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展开研究的一种学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先根据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利用查找到的资料开展研究学习。虽然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不应该忽视教师的参与,教师应成为该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项目设计、项目研究以及项目评价几部分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一学习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利用这一教学流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重要作用。
(二)利用情景模拟开展教学过程
开展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方式。该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本中涉及的实际问题,理论知识不再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具体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也使实际问题变得更加具象化,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操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原本较为单一的问题通过实践探究得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从一个结论变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对于继续开展后续的学习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实践”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将其分成几个项目:“利用万用表识别各类二极管”、“利用数字电压表观察、检测各类二极管”以及“根据工艺需要进行电路的设计”等几个较为基础的研究项目。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基础操作入手,制作一个直流电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部件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研究的兴趣。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选的研究项目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讲解,学生在规范的操作标准下开展研究更容易达到探究的目的,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视课后总结
部分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对课后知识点的总结,也很容易使学生难以把握相关知识点,因为实验本身更加注重操作,知识点往往是以实验现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些学生虽然实验开展的很顺利,却不会将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述,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于研究结果的归纳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归纳,使学生养成使用专业术语的习惯,这样一来,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自己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对于后续的学习也有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当前,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开个已经在很多学校逐渐推广开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各学校共同面对的问题。“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卫俊玲,董春霞,石梅香等.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