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2017-05-09王志芬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为后续学生的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本文对民办高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设计完成质量。
【关键词】民办高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19-02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一定的设计思想和创新思维,要求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一般规律,进而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改进和简单设计机械设备的能力。而学期末的课程设计则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训练,对学生所学的一些先修课程知识进行了巩固,培养了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思维,为学生后续高效完成毕业设计和快速进入机械领域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民办高校工科专业向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方向的调整,对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齿轮减速箱为主的传动系统设计,题目过于重复,缺乏新意,影响学生的设计积极性。所以结合民办高校办学条件,以及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综合自身因素,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探索势在必行。
一、民办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办高校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同大多数高校一样,使用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作为设计对象,设计题目分两大组,一组是带传动和单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组成的传动系统,一组是单级圆锥齿轮传动和链传动组成的传动系统。每大组内根据已知条件的要求设置多组参数,学生每人一组参数,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上的设计步骤,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最终完成设计要求,绘制出传动系统中减速箱的装配体和部分零件的工程图纸,书写设计说明书。目前该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课程设计题目单一,内容不够新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每人一组数据,虽说能避免个别学生全盘抄袭现象,但却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够踏实认真进行计算,出现盲目模仿设计步骤,甚至整体照抄网上下载的同类课程设计内容等现象。
2.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对一些先修课程,例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精度测量》等,其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好,最终完成的课程设计质量很差:绘图细节错误较多,轴的设计校核不能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一些标准数据不能进行查资料圆整等。
3.随着民办高校生源的扩张,在校学生人数逐增,师资力量不够,且师资队伍以年轻老师居多。常常一个老师指导一百多名学生,导致指导老师很难全面把控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最终的答辩验收工作量也相当繁重,不利于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二、提出合理化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民办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法、成绩评定等多个方面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教学进行之前,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以往课程设计题目单一的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民办高校实验室已有的教学条件,制定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根据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将课程设计题目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利用学校的慧鱼模型实验室,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搭建自己感兴趣的模型,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完成从方案的制定,到模型的搭建,再到模型传动系统具体工程结构参数的设计分析,校核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做的工作不再是以往从已知参数到理论计算的空对空的形式,而是对工作目标有了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对工程结构的装配关系也更加清晰了然,更有利于学生后续工程图纸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这样的课程设计题目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的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为民办高校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大赛慧鱼组模型创新设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第二层次利用学校的减速器拆装实验室,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减速箱的拆装,熟悉箱体结构和轴上零件的装配关系,由指导老师指定已知参数,完成二级齿轮减速箱的设计。由于三周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凑,该层次题目的设置要求每三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不仅要团结协作完成最终的设计计算,还要在计算机上利用CAD软件完成减速箱的结构绘制,改变了传统手工绘制图纸工作量繁重,效率低下的现象,培养了学生使用现代设计工具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好铺垫。
(3)第三层次课程设计题目保留原有題目的设计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的设计,传动系统由一级带传动和单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组成。这个层次题目的设定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最终提交的工作量。
2.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管理方法的改革
民办高校学生跟一流本科大学学生相比,学习基础差,但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差。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当中,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宏观调控,摆脱以往“牵着学生往前走”的指导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的最终评定当中来。其一,在慧鱼模型搭建过程当中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自行讨论,通过多次尝试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其二,建立人人为师,相互学习的模式,对于课程设计当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或错误,若指导老师单独讲解给某个学生后,由该学生负责讲解给全班同学,从而避免共性错误的出现;其三,课程设计优先完成的同学,由教师答辩,对课程设计成果改进后,参与到答辩组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充当答辩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答辩,有效减轻教师工作难度,最终完成答辩工作。
3.教学过程結束,成绩考评方式的改革
成绩评定方式由原先的单一教师评定向学生自评(20%)、课程设计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30%)和教师评定(50%)三方位综合评定转变。具体评定方法由指导教师制定。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自我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负担,增加了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在此成绩评定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对不同层次的课程题目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例如,第一层次的慧鱼模型组,我们制定了模型搭建(20%)+设计说明书(20%)+图纸绘制(20%)+平时表现(20%)+答辩成绩(20%)的考核分值比例标准,力求能够全面有效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做出评定。
三、结束语
随着民办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变,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从教学体系建设而言,就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能够从多重角度出发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革课程设计过程当中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考评制度,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程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9-70
[2]段成燕.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49):201-202.
[3]魏玉兰,李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应用与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2):50-54.
[4]薛铜龙.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3):57-58.
[5]尹凝霞,李广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4):120-121.
[6]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作者简介:
王志芬(1989-),女,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