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如何用广播艺术做新闻专题

2017-05-09陈咏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肇庆绿道听众

陈咏

2010年开始,为了建设幸福广东,创造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珠三角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绿道网建设行动。在肇庆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3月,肇庆星湖绿道获得“全国最美绿道”的称号。作为肇庆本地媒体,用心着力宣传星湖绿道责无旁贷。关于绿道的新闻、新事报道不断,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两年来,不断涌现出以绿道为题材的一系列优秀的音乐、美术、诗画、摄影、端砚创作等艺术作品,而作为一名电台的主持人/记者,我也有一点思量,就是想透过自己的作品来纪录肇庆人民对绿道的感受。城市在变,到底肇庆绿道对肇庆人民的生活有没有起到根本的变化呢?我想透过作品对肇庆这个城市的变迁作一种声音的纪录。于是便产生了创作《城市·绿道·慢生活》这一广播专题的初衷。

我们参考央视的电视散文,借鉴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设计城市》等的记录性节目,尝试借用电视纪录片式的手法来创作关于绿道的电台“声音记录片”。设想用片段式的记录,简单扼要的旁白和时尚丰富的音乐,配以音效,创作一个关于绿道的广播专题作品呢?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我制作的《城市·绿道·慢生活》作品获2011年度“省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专题二等奖。从这次的经验,我深深感受到艺术是相通的,只要融会贯通,我们可以从电视、文学、音乐、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中借鉴、吸收经验,对广播作品进行创新、创作。

一、策划应不拘一格,不同艺术形式的借用、移用均可尝试

要创作出一个好的广播新闻专题,第一步的策划很重要。一般如果要开始策划一篇新闻专题,作者都会先写出主题、大纲,文字稿等,由策划-→文稿-→采访素材-→人声等录制-→剪辑-→配音响/音效混响-→合成等,一步步慢慢组合而成。正如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阙子民所讲:没有好的题材,就不会有精品。在题材选定之后,素材是决定因素,没有过硬的素材,就不会有过硬的作品。素材,就是表现作品主题的材料,是吸引、说服、影响和引导听众的材料。素材包括:典型材料、音响材料、情节材料、数据材料、语言材料(人物录音)、煽情材料、理性材料(一些新的思想观念)等。

当时我们把作品初稿题目定为《绿道·声音》,目的是尝试串连若干位人物的声音,如声音记录片般,把他们对肇庆绿道的所思、所想、所感透过自述的方式配以音乐串联起来,尝试用声音为大家勾勒出一幅绿道的全景图,让听众从录音作品中去了解绿道、感受绿道的美丽与自然。这一个特色;同时令作品如散文般,感觉流畅、自然、且音乐丰富,可听性强。务求令听众在听完作品后,对肇庆绿道文化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肇庆绿道的理念是什么,她为市民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等,听众们都能从受访者的声音中找到答案。由于全篇以采访为主,故大胆地以“无文稿”的方式对广播专题进行操作。在历时一个多月的采访里,笔者都没有动笔写过该专题的文稿,只是印制了100张“问题名片”以作采访之用。

【肇庆电台FM94.9】

《绿道·声音》制作特辑

问题大纲:

你的姓名 我叫_______________

职业 我是_______________

(1)你对绿道的印象,评价?

(2)你与绿道的故事?

(3)向你朋友宣传绿道的一句话。

(4)你对绿道提个什么意見或好提议?

(5)绿道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为了采访到有用的声音,我们多次走进绿道,走访多个相关部门。在每次遇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时,将此名片递上,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之后,就以“旁观式”,对完全不干预、记录生活的源声音进行录音。将不同的采访对象对绿道的见解一一收录。在前期,我们收录了众多人声的采访,其中包括:绿道的设计者、市长、市民、中外游客、本土音乐人等,采访工作量大且繁重。这需要持久的热情和坚持。

例如在采访中我遇到一名60多岁的老肇庆,由于他对肇庆的变化感受很深,所以他激动地说出了他的话。“我姓梁,老三届的一员,的确,绿道是我们亲眼看着它建起来的,(平常)我们用自行车走最多的地方就是绿道了……佛山、广州都看过,所以我们对绿道有很深刻的印象。确实,我们肇庆的绿道的确不错!从去年开始,我们也将自己走过的绿道,努力用相机记录下来……”

而在绿道自行车竞赛时我采访一名外地来的车手,他的话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我叫郑泽成,是从香港过来的。玩自行车有十年的时间了,我是第一次来肇庆,觉得这个比赛挺好玩的便报名参加了。来了以后见那么多人骑自行车的,觉得很开心。肇庆的绿道很美!可以环绕着湖来骑车,如果开发多点道路出来给大家玩的话,这项运动可以得到普及,气氛很好,风景很美,一定要来啊!”

在采访尾声部分,在收集了许多普通市民、游客的声音之后,在一个偶然机会下,笔者遇到肇庆时任市长郭锋,便抓住时机,采访了他对绿道的看法。用这个代表肇庆形象的声音,总体归纳一下他对绿道的印象看法。

“我是肇庆市人民政府的市长郭锋,绿道是我们的城市名片,中国最优美的绿道,一个是全新、第二个是最绿、第三个是最美,所以我作为肇庆市人民政府的市长,继续建好、管好绿道!为肇庆人民提供健康幸福的绿道!”

在收集到自然、清晰、有表现力、有情感冲击的声音,有足够丰富的人物录音之后,就要进入到重要的后期制作环节。

二、利用广播的特点,将“文化”与听觉艺术相融

广播是听觉艺术,正如广播的根本要求:“上口”和“入耳”。广播语言是介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实际上,作为粤语主持人对广播作品进行录音时,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要对文稿进行二度创作。要令听众从作品中体会肇庆绿道的魅力所在,就要注重“上口”和“入耳”,要加强听觉艺术,用声音创作,带出“意境”,所以在后期制作上,花了不少精力使这个作品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流畅。既有可听性,又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把通俗化、口语化、艺术化三者合一,使作品为听众所接受,也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阙子民.《没有过硬的素材就不会有过硬的作品》——《2004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获奖作品精选点评》.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编著

[2]谭天.《用先进的节目理念来强化现代视听传播》——《2004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获奖作品精选点评》.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编著

[3]张步中.《在“三贴近”的理念下大步往前走》

猜你喜欢

肇庆绿道听众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肇庆学院封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