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合作研学指导策略初探

2017-05-09叶红梅

关键词:天堂研学课文

叶红梅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研学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研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研学策略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

一、提出研学问题——针对重难点

不管教师提炼研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是学生自主提出研学问题,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不但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教学中可以放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统领性、值得探讨的研学问题,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围绕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围绕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的积极性的以调动。如《中彩那天》学生提出:爸爸这么想得到汽车,为什么还要把车给庫伯?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个个对参加讨论都有兴趣,因此学生合作研学的积极性很高。

(二)围绕课文重难点内容提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重、难点的过程,这样才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合作研学比较作者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差异,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合作研学后,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学问题要有探讨的价值。所提出的研学问题一定要有探讨的价值。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可以问“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世界奇观?”学生根据研学问题自学乐研,合作探究,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归纳出提炼研学问题的方法:1、围绕重点提问题;2、提出的问题要能统领全文;3、可以结合课后练习来提问题。4、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这样能使我们的学习更高效。

二、解答研学问题——立足文本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合作研学要在学习课文、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段进行研学,以文为本,这样更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在解答疑问时让学生直接联系上下文,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讲解。如在教学《长城》这课,引导学生从课文最后一句进行质疑:为什么说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学生1:“从长城的构造、它的高大坚固,它的气魄雄伟,最关键是想到当初劳动人民建造长城时条件的恶劣以及建筑水平的限制?”

学生2:“我认为作者用‘奇迹的目的是为了赞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和付出的汗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多争辩,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二)结合文中的插图及重点词。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插图来理解文意,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很为重要。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在了解它的叶子时,抓住“一顺儿朝下”、“铺的那么均匀”、“不留一点而空隙”等词语,再结合文中的插图,对文中的“铺”这个词加以理解,学生通过质疑、探讨、交流,最终理解了句子用“铺”而不用“长”,“铺”这个词更形象、生动地把叶子的茂密和均匀的样子写出来了,展现了爬山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三)抓住重点语句。文中的过渡句和中心句往往是解答研学问题的关键,中心句理解了,提出的研学问题也就解答了。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抓住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理解了丽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进而解答了研学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及时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理解。学生经过细读、精读很快地理解这句话,经过我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研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轻而易举了。

(四)围绕课后的问题。我们所用的教材,有很多课文后面都会有一些思考题。如《中彩那天》,让学生围绕思考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经过默读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这个问题含有两种意思:父亲面临的难题是是否把中奖的来的彩票还给库伯?还给库伯以后爸爸得到的是什么?学生从字面上解决了问题,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总结和提炼,很快就解答了研学问题。

三、合作研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合作研学的学习方式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研学问题确定以后,让学生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点拨,将探索引向深入,传递各组好的学习方法,达到小组之间共同发展。

(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独立阅读、自主领悟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在合作学习之前一般我都会让学生自读或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心中有数,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发生。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课文的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合作研学,课堂精彩绽放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已经提出的研学问题合作研学,各抒己见,乐研乐学,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碰撞智慧,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和点拨,让课堂随时捕捉生成。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通过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学生了解到作者所描写的鸟的天堂有两层意思。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互相探讨和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从“的确”这一词让我们遐想联翩,学生想象这的确是“鸟的天堂”,教学水到渠成,很多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语言表达,他们纷纷声情并茂地朗读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鸟的天堂”就是鸟儿快乐生活的大榕树

生2:“鸟的天堂”就是鸟儿向往的快乐的家园

生3:“鸟的天堂”指的就是这棵大榕树,是鸟儿栖息的好去处

在充满个性的“我”独立的自学基础上,学生在讨论中使“我”的个性化得到张扬。合作研学之前让学生充分的自我感悟,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与欲望,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四、展示成果——思维碰撞,发展个性

课堂的展示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体现,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学习的成果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也可以针对书面内容自编情景剧,扮演角色体会情景法,请几组学生到前面表演,给他们以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的机会,还可以是书面展示、板书展示、实物呈现展示等。同时也请台下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错误,并评出表演最佳组合,让学生有竞争的意识。最后教师也给予适当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天堂研学课文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天堂湿地
研学之旅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天堂游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