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7-05-09孙卫多

关键词:课堂沉默农村小学对策

孙卫多

【摘要】本文对农村小学课堂沉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小学课堂沉默现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沉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69-01

当前,许多农村小学生在课堂中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擅长于独立学习。小学是他们学习的起始阶段,如果在小学课堂中沉默或互动较少,很容易导致对学习兴趣低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因此,农村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的课堂沉默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小学课堂沉默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地域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由于地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山村成为一个农村家庭的惯有生存模式。家长忙于谋生,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固然好,但是能够保证安全,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平时所关心的也大多是身体健不健康,有没有好好听话等并不是深入交流的话题。孩子的学习只是一个附带话题。而且和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样,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听话,懂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关心不够。农村小学生懂不懂事的衡量标准就是会不会帮忙做家务,而这些家务并不是城市孩子所做的把衣服扔进洗衣机,拖地等,而是要负责放牛,帮忙种庄稼等占用时间长的体力活。这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学习时间不足,而体力重的家务也严重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上课状态。农村中,家中有帮助学习的学习辅助用品如复读机等的家庭数不多,孩子上课状态不好,课下又没有能够帮助其自学的学习工具,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都只能依靠一本课本,而没有其他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的水平越来越差,水平差,上课听不懂等问题也就慢慢凸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

(二)从众心理和怕自尊受损

笔者通过调查发展,在农村小学生自己填出的沉默原因中全都是怕答错挨骂和怕被嘲笑,因此这类学生在不十分确定答案正确的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发言的。在课堂上,如果回答错误,他们害怕收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他们的面子会受损。因此,学生为了避免丢面子,在对答案的准确度把握不够或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会自动选择沉默。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会选择沉默应对。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大部分人都这么做时,剩下的一小部分很容易跟着做。他们努力想达到一种小群体内的和谐,而往往跟大部分人不一样就意味着出风头,容易遭到排斥和攻击。因此,在班上大部分同学沉默时,其他人即使能够回答也会选择沉默,这就造成了课堂中的集体沉默现象的出现。

(三)教师专业水平不夠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由于硬件条件不够,很多教师上课没有趣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度退下之后习惯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的出现。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地域限制,所招教师普遍为专科学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只是由于喜欢或是迫于无奈而选择接任小学教师的工作。从专业知识方面来讲,这类教师基础知识不牢固,发音不够标准,不具备足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专业能力方面来讲,他们的教师基本素养中的“三字一画”(硬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以及简笔画)能力不足,他们习惯于旧的教学模式,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多以学生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学生的标准。在课堂上只是重复的读和写。因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消散,从而造成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农村小学课堂沉默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和评价。这种判断与评价对个体的行为动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当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达到所希望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只具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笔者也发现,认为自己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只占少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缺乏导致的不自信而引起的课堂沉默就是一种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因此,农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以鼓励,表扬为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而不是以批评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鼓励与表扬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问题所在,并积极地帮助学生找到解答,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该做到的。在一些学校,教师会采用奖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如主动发言一次一个笑脸,笑脸收集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在下一次考试中加分。这其实就是一种鼓励的方式。分数是学生十分重视的,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其实是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也算在成绩里面。对学生更加公平也更加激励他们用心学习,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自信。

(二)教师应提高课堂45分钟利用率,教会学生合理利用课下时间

受家庭环境,地域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农村小学课堂沉默,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完成当日的学习,而不是采取留家庭作业的方式,因为农村孩子不比城市孩子,下课有时间完成作业,大部分农村学生有繁忙的家务,没有足够的课余时间用来复习巩固,英语基础不牢固,导致在课堂上只能选择沉默。因而教师必须利用好上课的45分钟,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的输入和输出。

虽然小学课程并不如初中高中繁重,课后的时间也比较充裕,然而,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课余时间基本就是做家务的时间。因此,他们能够余下来安排学习任务的时间所剩无几,也许连教师布置的要上交的作业也无法完成。因此,教会他们正确合理的利用课下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自助学习指导,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1)教会学生列好学习计划。在放学前就列好应该完成的任务,比如及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各项内容自己应该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等等。列好计划才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2)教会学生利用好零散时间。

(三)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度不够或提问技巧的缺乏而导致的课堂沉默,也只有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来消除。当前,政府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不够,培训制度不健全,培养力度也不够,因此,这需要当地政府增加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也需要农村小学教师自身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本文对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进行了研究,使人们对小学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有个客观的了解,使广大的教师对学生沉默现象引起重视。此次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最终为生成动静结合的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邵佳颖,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能力[J],《学期刊》,2011,1:22.

[2]包凤先,激趣导学,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沉默”——课程改革时间中的点滴体会[J],《教育界》,2012,7:48.

猜你喜欢

课堂沉默农村小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文化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