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巧用互联网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7-05-09张一涛
张一涛
【摘要】积累和模仿是语文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当积累和模仿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为学生积累和模仿搭建了极好的平台,语文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学生感受兴趣的课题,通过互联网,训练学习的语言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知识归类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关键词】远程教育 语文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60-01
语文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不仅承载着传授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还是学生情感交流、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载体,作用之大不言而喻。在手机和计算机普及的今天,语文老师如能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勤于研究和实践,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制作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引领课堂的主角——学生去操作、实践,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知识归类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的,可谓事倍功半。下面就本人利用远程平台完成的一些语文教学实例进行分享。
一、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是人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功课,以前这个课题一般由各自的家庭来完成,苦于当今一些家庭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功课之重要,于是,我将之搬入课堂。开学之初,我布置一个作业,让每个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家谱,介绍自己的姓氏的来源及家庭故事、家庭名人等。为完成这个作业,我让学生分两个步骤完成,两名学生为一组。作业要求编成书的格式,有封面、目录、有内容,有图片(含老照片)。
学生为完成作业,需访问亲人、长辈;需通过互联网查询姓氏的来源、家庭姓氏的故事等等。初听到作业,学生感觉很困难;但当他们进入到实践阶段,思考诸如“我从哪儿来”、“我的家庭有哪些让人骄傲的故事”、“我怎样为将来作打算”等一系列的问题后,开始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命、对家庭、对个人未来的思索。学生展示的作业成果更令人吃惊,有的同学的作业堪比一本小小的家谱,图文并茂;有的学生的作业则展示了良好的家风……,远程平台带领同学跨越时空,咀嚼生命、责任、人生……,其中得到的感悟岂是老师言语之间的传达?作业展示过程,也训练了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尝到甜头之后,我布置了“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年我们过的洋节”、“有关马的故事及诗文”等作业,让学生通过远程平台收集资料,完成了语文知识的积累,训练了各种语文能力。
二、利用互联网学会模仿
远程平台信息量大,是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的最佳场所。为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我让学生试着编写剧本,自己拍摄微电影。
中职学生很多没有接触过微电影,我便让他们通过远程平台了解电影的起源、历史;通过远程平台学习编写剧本及“微电影”拍摄的基本技能。
作业布置之初,很多学生感觉不可思议,没想到那些高大上,看上去遥不可及的电影还能自己拍摄,感觉很刺激、很有挑战性,同时也感觉摸不到头路。我鼓励学生通过远程平台先观看,再模仿,再试着编写剧本、拍摄、剪辑。于是,学生轰轰烈烈开始了拍摄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部微电影,编写剧本,设计場景,挑选演员、取景拍摄……,历时一个多月,学生拍摄反映中职学生生活的微电影《赌》“出炉”了,缺点多,但收获更多。他们收获了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吃苦精神,他们的生活充实着,累并快乐着。
学生拍摄电影的过程中的故事让我很是欣慰。一学生为将这部微电影拍好,通过互联网下载了十几个剧本进行学习,达到废寝忘食之境界;一队学生在拍摄过程中因意见不合而争吵、斗气最后通过老师协调成朋友;一学生为为抓拍一个日出的镜头,连续一个月天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就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
拍摄电影的收获让我信心大增,我感觉,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动脑,作为老师,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下一步,我还将利用远程平台,让学生观看莎士比亚的戏剧,观看大学生制作的经典微电影,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各种语文能力。
三、通过互联网学习鉴别真伪
互联网上每天更新的信息成千上万,这些海量信息无时不刻地冲击着学生视觉神经。如何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会学生理智地鉴别、吸收信息呢?我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教会学生在网上查阅字典和词典,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查证。第二,教会学生鉴别各类网站,懂得官方网站与个人网站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网站发布的信息,并进行了信息处理。第三,让学生学会冷眼旁观,学会“三天观察法”,看新闻而不盲目传新闻,不因为互联网的新闻而盲目接受。第四,鼓励学生通过远程平台互动,学会写评论、跟贴。在写和看的过程中,训练了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等等。我以微博中的一条信息为例,让同学们将每天的跟贴进行统计分析,过了几天之后,微博不再有人关注,而微博信息的真伪得以辨别。
总之,互联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成为很多懒惰者抄袭和生事者谣的平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远程平台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其中需要探索的东西很多,需要我们不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