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几点尝试

2017-05-09郭晶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素质尝试

郭晶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又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最终以健康教育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生物教学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56-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即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站在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高度,对学生终身教育负责的态度,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健康发展的保证。它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

我在生物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正确的学习观。这不仅是他们自身发展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就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学习目的不端正,只能把目光盯在分数上,把分数看得高于一切,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对整个社会大目标产生积极作用的关系。针对学生分分是命根的错误思想,在教学中没有单凭分数评价一个学生。在生物课教学中特别重视实验、绘图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从而也使得那些只啃书本高分低能的同学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另外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参观,访问亲身感到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是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为有能力的合格人才,从而把学习和社会实践作为学生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自愿行为,自觉的勤劳刻苦锻炼自己。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教师要进行愉快教学研究。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趋近倾向,产生求知欲望与心向,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行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学为乐,孜孜以求,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1.导言——引人入胜,诱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精辟、生动、富有新意的开头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早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学习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时,我首先讲述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海岸向太平洋进发,待船到目的地时,原来200多人只活下来35人。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他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创设问题的意境,渗透兴趣。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对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双边活动是十分有益的,提问的方式不能局限于“是不是”、“是什么”、“对不对”这样较低层次方式,应向较高层次进行,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向发展。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地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启发性和逻辑性符合认识规律和学生认识心理,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相关知识。如学习植物体内水分散失时,将“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作为引言,接着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塑料袋中的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后出示挂图,设疑“植物散失的水分经过了植物体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散失的?”学生讨论后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概念。这时再通过“一株玉米一生中吸取水分二百公斤,而存留在体内的水分不到二公斤”这一情境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要大量散失水分?这不浪费吗?”从而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意义。这样一环扣一环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在教学过程中增设趣味性小栏目。“看谁最聪明?你的思维敏捷吗?比一比,赛一赛,动动脑,看谁手巧”等。使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思考问题,抢答问题,动手动脑,学习兴趣浓厚。

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所谓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大部分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在教学活动中表现较高的自觉性。但也有一些学生会言行不一,或一曝十寒,缺乏坚持性。进行意志培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对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事业等方面有巨大的影响。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失败时,教师不能过分责难,在一定意义上说,责难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悟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如讲家鸽生殖和发育时,需要学生观察卵的各部分结构进而了解各部分功能。在这个实验中,不便于观察的是胚盘。稍不注意就会把卵黄膜弄破,使得卵黄、卵白成为混合物而变成撹鸡蛋因而观不到胚盘。有的学生做了几次仍不成功开始有些急躁,借此我马上进行教育,要他们遇到挫折不灰心,要敢于面对失败。他们冷静下来,最终实验成功了。

四、注意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美国学者朱克曼曾经作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领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的。他以25年为一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而获奖者,第一个25年为41%,第二个25年上升为65%,第三个25年竟达79%。这有力地说明,科技愈发达,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有专家指出,21世纪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人合作的人。

我们目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的恰恰是合作精神。我在教學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如提出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再有中心发言人发言,搞一些小型辩论赛。如“转基因食品可食吗”,正方是“转基因食品可食”,反方是“转基因食品不可食”。全班分成两大组,各自确定人选,写陈词、找资料,从布置题目到辩论结束,同学们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有关知识。

在如今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作为教师还应该继续积极探索,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我们的教学对象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心理素质尝试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