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5-09马文平
马文平
内容摘要:农村的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这是城市幼儿园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广大农村幼儿园盲目照搬城市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没有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及设施条件的特点。设计与组织教育。农村幼儿园要让幼儿走到户外广阔天地,学会观察大自然,因地制宜开展游戏活动,自己动手制造玩具。寓教于各种充满“农”味的活动之中。在现有条件下,这些方法能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教学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 思考
甘肃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是一个回、汉、东乡三个民族居住的民族乡,是甘肃省39个民族乡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各村学附属幼儿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学前教育起点高、发展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
(一)教师队伍。专业的学前幼儿教师寥寥无几,大多数教师都是小学教师转岗过来的,他们虽然工作的热情高,信心大,但学前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很欠缺。
(二)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缺少大型玩具和必要的活动设施,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家”“园”合作。民族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家庭的卫生习惯普遍较差。家长对学前教育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也认为识字+数数=教育,不教孩子识字、数数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改变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身上。
二、建议和思考
(一)开展学前师资培训,增强师资力量
在学前幼儿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稳定而合格的热爱幼教事业的专门人才,是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民族学前事业的前提。幼儿教育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根据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孩子。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業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抚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保证。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以使幼儿乐于受教育,也是爱孩子的老师受到小孩子喜欢和喜爱的原因。
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教育她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吹拉弹唱跳画的技能,而且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设计性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应专门组织学前幼儿教师的研讨活动,给她们提供平台,便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观摩、学习。
(二)因地制宜,创设优良的幼教环境
农村天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挖掘和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以自然和社会为教育内容,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教育彰显地方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路子。
农村的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这是城市幼儿园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广大农村幼儿园盲目照搬城市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没有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及设施条件的特点。设计与组织教育。农村幼儿园要让幼儿走到户外广阔天地,学会观察大自然,因地制宜开展游戏活动,自己动手制造玩具。寓教于各种充满“农”味的活动之中。在现有条件下,这些方法能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教学途径。
(三)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幼儿园不但要教育好孩子,而且应该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力度。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应利用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家长联系卡、家访等活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指导,向家长宣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以及幼教的内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提高家长素质。让他们知道早期教育的要求是让孩子了解基本的、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知识,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会计算、会写字的“神童”。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孩子团结、友爱、诚实、有礼貌的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开朗的性格,这才是正确的幼儿教育。并使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随时了解教育内容和自己要配合教师完成任务,逐步增强教育孩子的意识,提高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亲子交流能力。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050)“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新添乡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