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2017-05-09杨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译

杨阳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产生与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改革,一场关于语言的革命正在这个高效的网络时代进行着。网络流行语作为这个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也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如何准确地翻译网络流行语成为紧迫的话题。本文旨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因为语言承载于文化中,所以该方向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语言词汇库,也有助于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汉语网络流行语 跨文化视角 英译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语言指产生于网络并运用于网络交流的语言,包括英文字母及缩写、拼音、标点符号、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方式。它们通常含有某些特殊的意义,并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环境下被人们普遍使用。网络流行语起初是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这种语言迅速崛起且被大量应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研究流行语不应局限于语言学的词汇学范畴,而应该与社会生活、文化以及个人的社会心理学等相结合来进行分析。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完善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流与传输的时代。网民们高速转动的大脑,大胆的创新,让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新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流行语扩展了传统语言词汇,这些词可能被新造或旧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后运用于日常的网络交流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且具有时代风向标的作用。形成网络流行语的方式有四种:新造词、外来词、旧词新意以及数字法。

1.新造词。进入新时代后,人们的想法也随之开始变得不同,这就需要更多丰富生动的语言来进行交际。故许多词被网名们新造后来形容某一事物,如“房奴—Mortgage slave”来形容那些背负房债的人,还有类似“蚁族—Ant-graduates”、“奔跑达人—Running expert”、“最美司机—The most beautiful driver”、“汉语热—Chinese hot”等,这些词是通过添加前后缀来而被新造。除此之外,同音异形异义字也是一来源,如海归、驴友等。

2.外来词。外来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和扩词手段,这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摩擦的结果。随着国际交际日渐广泛,汉语网络流行语吸收了外来元素并进行了演化,如clone—克隆、shopping—血拼等,大多数这些词是根据英文音译而来。

3.旧词新意。许多流行语是从现有的词和短语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词通俗易记,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反映出社会的趋势,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并反映其真实的想法。如“你懂得—You know what I say”,一般我们用来表示双方知晓同一件事,不需言明直接意会;再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Believe it or not, I am convinced”等。

4.数字法。数字法构词方便,通俗易懂,表达委婉,如“7456—气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等。

三、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特性

1.创新性。当现有的词不足以去阐述新时代产生的事物时,很多人就会选择去创造一些以前没有新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2.不稳定性。网络流行语很容易变更或被刷新。比如说“神马”、“躺枪”等词目前都已经很少看见了。随着新词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速度比日常用语更快。

3.省力原则。网络流行语一般都是简洁明了的,这一点和日常用语是一致的。省力原则可以使信息最有效直接地被传播,许多流行语就是这样被创造的。

4.幽默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很多人会通过网络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释放压力,如“鸭梨—压力”等。

四、从跨文化角度来看待翻译

翻译不只是从源语言到目标语的转换过程,它需要译者站在跨文化角度下独立分析这几种语言后进行一个完整的翻译。语言承载着文化,而翻译则是连接国家文化间的纽带。

(一)跨文化交际

20世纪,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变得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语言文化的不同易造成沟通障碍、降低通信效率,使双方产生误解,所以这就促使跨文化交际去采取一种更为先进的交流方式。

跨文化交际指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国家间的人在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而最早提到这个概念的要属美国的爱德华.霍尔。关于这块的研究国内外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国外学者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本质变化、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以及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国内学者钻研的是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其他学科等来研究和探讨网络流行语,但很少讨论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二)跨文化翻译

国内关于跨文化翻译的研究比较少,因为跨文化翻译比较复杂,它结合了翻译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说,翻译不仅是从源语言到目标语的单纯转换,也是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翻译可能是文化元素的转移。尽管词汇不足,但由于文化的多样性,这两种语言也可能被转移。美国翻译理论家尼达认为:“尽管文化间的差距很大,但在不同文化下能够交流可能是由于人类语言的普遍性,以及人类的认知及其文化多样性”。

另一面可能是翻译和跨文化之间的关系。許多西方学者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霍恩比于2001年提出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这一理论。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人们从双语着手进行翻译时其实也涉及到了中西文化译者如果想要准确地翻译这两种语言,那么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且在实际翻译中应该重视文化元素。

翻译时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其最终目标是让目标读者完全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理解源语言的意义,所以翻译不仅是词与另词间的等价对换,更是文化上的等价对换。

(三)交际与翻译

翻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翻译上的错误。如“半拉子工程”的正确翻译是“never-to-be-finished project”,而不是“uncompleted project”;“三陪”被翻译成“sexual service”是不恰当的,“sexual service”的意思是“性服务”,在中国一般是形容“妓女”的,比较正确的是“escort services”;另外还有像“狗仔队”,一开始被翻译成“doggie team”,但是这个词的本意是一系列的摄影师跟着名人身后,希望能够挖掘出一些有趣的且含有价值的新闻,所以翻译成“paparazzi”比较恰当。从本质上讲,网络流行语翻译上的不足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译者缺少跨文化意识,不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语言,同时没能采用一些正确的翻译策略和实用的方法。

五.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既具有一般翻译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策略,概述为下: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在翻译中占很大一部分。归化策略以目标读者为中心去处理语言结构、习惯和文化,需译者站在目标读者的角度上来进行翻译,让其在不了解源语言文化的基础上仍可以将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最小化,同时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策略以源语言作者为中心去处理语言结构、习惯和文化,要求译者站在作者的角度向读者传递出最真实地内容,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接触外国文化。异化策略可以充分考虑到文化之间的差异,让源语言保持原汁原味且充满异国情调的同时让目标读者理解源语言的文化精髓。为凸显两者区别,举例为证:

“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 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 ,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 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out of mine.”

用异化策略来翻译:在我开车回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片刻之后,我来到了一家汽车旅馆,我坐在椅子上,盯着一杯廉价的红酒出神,觉得这世界上有这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用归化策略来翻译的话,前面两句不变,最后一句则成了:弱水三千,我终究不是属于她的那一瓢。

采用歸化策略的网络流行语有“蠢得像猪”被翻译成“as stupid as a goose”;“开倒车”被翻译成“put back the clock”等。用异化策略翻译的网络流行语有“crocodile tears”被翻译成“鳄鱼的眼泪”;或“the cold war”被翻译成“冷战”等,这些词的意思不仅局限于表面,前者有着“虚伪”的意思,后者则指亲密的两人互不理睬或单方面的冷漠。

翻译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译者常会因为一些矛盾和困惑而进退两难。归化和异化不是绝对的,前者可以跨越文化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后者可以丰富目标语的表达形式,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所以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语言环境、翻译目的、读者、译者的创造力和对文化的敏感程度等因素。

(二)汉语网络流行语实用的翻译策略

翻译界提出在翻译时一般遵循忠实、表现力和优雅这三个基本要素,而且翻译界提出的标准往往很简短且很难运用到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中。网络流行语大多数与某些特定的领域有关,且跨度大、难掌控,同时也复杂多变,这就意味着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标准也应多样化。翻译可以让文化交流和传播达到最大化,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应该先了解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再结合相应的翻译原则来翻译,而不是盲目地遵循翻译的基本要素。

从跨文化角度来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涉及到各个领域。这些词在翻译的时不仅要求译者有很好的语言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一些翻译技巧,然后主要依靠归化策略,以异化策略为辅来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选词,尽量避免硬翻,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且原滋原味,也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歧义。

基于以上两种策略,以下有五种实用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直译指的是在保持原文内容、形式和结构下,将源语言直接翻译成目标语,比如“伤不起—vulnerable or be prone to getting hurt”;“奋斗—fighting”等,这种翻译方法可以用于功能对等的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与汉语的英文解释很相近。直译法是最理想的方法,在不引起歧义和误解情况下,它不仅可以表达流行语最真实的意图,还可以让西方人民熟悉中国的文化。

2.意译法。意译法是指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根据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意译主要在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有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使用,如“秒杀”这次如果逐字翻译则是“second kill”,很明显这与实际意义完全不符,该词是形容商家在一定时间内抛售超低价商品,所以应该翻译成“instant purchasing”;还有“菜鸟”这词指初学者、新手,所以不应该翻译成“new bird”,而是“novice”等。从跨文化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目标语文化体系和源语言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能够体现出不同国家在生态、语言、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并体现出其语言特征。

3.注释法。注释法常用于当网络流行语的意思不能被完全翻译时,译者会添加一些补充语来进行解释。比如“凤凰男”和“孔雀女”,这两个词中的“凤凰”和“孔雀”是中国传说中的动物,如果翻译不清楚的话,容易被理解成类似“鸟人”一样的人物形象,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会加一些注释,前者被翻译成“phoenix men(a group of people who grew up in urban areas and study hard in order to struggle for a good life in the metropolis)”;后者被翻译成“peacock women(a group of girls who live in cities and have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或者如“经济适用男”这一词,很难从字面理解其意思,所以一般翻译的时候被翻译成“a budget husband (even though their incomes are not so high, they dont have some traditional bad habits such as drinking, gambling, smoking. Families are their center and priority. Such kinds of men are regarded as the best choice for women.)”

4.替换法。替换法指的是翻译时现有的词和原来的词所表达的含义相似且可交换使用,但前提是译者必须彻底的理解该词的含义,因为汉语和英语的有些词表面含义相似,但其内涵是完全不相同的。替换法可以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如“你太有才了”是指这个人很聪明,所以翻译成“You are brilliant”就很清楚了;“剩女”指大龄未婚,被翻译成“left on the shelf”的话很形象地描述出了一类女性的现状。

5.混合法。混合法是通过减少原词的前缀和后缀后在合并来创造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其实很适用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如“网名”被翻译成“netizen”,由“net”和“citizen”组合而来的,或者像“微博”被翻译成“microblog”,由“micro”和“blog”组合而来的等,这种类型的翻译可以很直观地表达某一事物。

六、结语

作为当前最流行的时代产物,汉语网络流行语发展迅速,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另外网络流行语还具有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所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宣传自己国家的文化,还可以实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为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本文就是在该视角下研究汉语网络流行的英译,并介绍了网络流行语、跨文化交际等内容,归化和异化,以及五种实用的翻译方法,希望可以给译者提供一些在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时有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通過英译后能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读懂的同时还能够熟悉中国文化。

最后如果要对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做更进一步研究的话,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库,采取定量的方法,去了解更多目标读者对英译的反映,从而提高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质量。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视角英译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和翻译探讨
关于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菜名英译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图腾文化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从跨文化视域看山村浩二改编的《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