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散发小学语文课堂魅力
2017-05-09李丽华
李丽华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故事就像是生活中的影子,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就会对教学的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因为故事的这种诱惑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抓住了这一点,在课程中充分运用,使其能挖掘课文中具有的故事情节,使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增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故事教学法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小学生
一、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故事教学法是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把具有趣味性、有启发性的小故事穿插在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应用故事教学法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效果:首先,故事教学法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相符合,喜欢听故事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共同点,在给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故事的情节吸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其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对语文课文进行讲解时,引入小故事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印象,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水平。最后,把故事教学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道理,实现“德育”目标,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课前导入,构建故事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开门见山”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顺利、高效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导入环节,并在该环节中融入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语文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与雷锋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对雷锋这一人物产生好奇的心理,随后,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课本上来,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文中,认识雷锋叔叔。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诗歌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诗歌的解读、朗诵活动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表演,提炼故事梗概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善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积极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望都很强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故事性教材,有机地把课文内容提炼出一个故事梗概,或是把课文的重要情节编排成一个适合小学生表演的小剧目,让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余学生作为小评委来评判及分析表演者是否把故事人物表演好,哪里有待改进。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時,教师在系统地讲授课文内容、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演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可以选出小组长,让每组组员自己确定表演角色。并督促学生课下进行反复练习,争取再现趣味横生的课本故事,最后,以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尽全身心投入表演。这种激励学生进行故事表演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性。
(三)文本空白,开发故事资源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学生接触语文、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开放性和弹性的特点,为语文教师的创造性与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故事性教学设计时,应该紧紧地围绕教材进行,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拓展延伸,将文本的“空白”进行放大,提取最精华的内容。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借课文的图景,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学中的乐学因素,将看图与看故事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难点。例如,《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播放《放小鸟》故事情节后,结合文章主题出示以“鸟”为主题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将文本知识串联起来,增强记忆。这时,教师可以先“出其不意”通过图片展示,辅以故事阐述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呢?请大家帮小乌鸦出个好主意。”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述和问题提出,让故事性课堂教学更具神秘性和启发性,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拓展阅读,积累故事素材
一般在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故事教学,这样确实可以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提升其归纳总结的效率,但任何方式一旦频繁都会适得其反,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老师除了自己千篇一律的讲故事之外,也要适当激励学生课下多读故事,然后将自己收藏的好故事讲给同学听,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促使学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读故事、讲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真善美的因素,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丰富学生的故事积累,然后抽出专门一节语文活动课作文,激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口才训练,同时也提升学生自信,逐渐使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一旦爱上,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必将大幅度提升。
总而言之,把故事教学法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充分应用故事教学法为小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云华.故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法宝[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2):62-62.
[2]陈宝清.故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5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