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取典型事例写人叙事”教学案例

2017-05-09方俊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

方俊英

内容摘要:主题阅读主要倡导“大单元教学法”,即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实施课外阅读课内教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主体,以“主题阅读系列读本”—《主题阅读》为辅助,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本文以《朋友李佳》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写人做叙事。

关键词:选取典型 写人叙事 教学案例

主题阅读,在相同教学时间内,阅读量是原有教学阅读量的三倍,同时很好的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主要有四种课型:单元导读课型、以文带文课型、读写联动课型和分享展示课型。我这节课即是读写联动课型。阅读要有“读写策略”,一篇文章,可以从很多个视角点展开阅读。但《新主题阅读》本着一单元一得的编写意图,在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读写策略。这个读写策略,是贯通到所有“写法对对读”的文章里面的。比如说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读写策略是“选取典型事例写人叙事”,如《藤野先生》中鲁迅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如果在一个单元中掌握一种写作方法,那初中三年下来,你就积累了一大笔财富了。

师:请同学们阅读文章《朋友李佳》,然后思考:

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特点)的李佳?各用了什么事例来突显他的这些特点?

生:写了李佳够臭美,够滑稽,够搞笑的特点

师:这些特点各用了什么事例来突显的?

生1:体育课上牛仔裤撕裂

生2:化學课上对镜梳头

生3:地理课上拿老师的头开玩笑

师:大家概括得很准确。没错,《朋友李佳》一文,选用了体育课上牛仔裤撕裂、化学课上对镜梳头、地理课上拿老师的头开涮等三个典型事例把李佳同学的臭美、滑稽、搞笑、又不乏聪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如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是这样,作者通过选取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所以,要写好一个人,必须选择他典型的事例来突显他的个性特点和品质,使人物能够跃然纸上,立体丰满。(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也试着挑一位熟悉老师的典型事例来体现她的特点,方先生大家都熟悉吧?

生:熟悉

师:既然熟悉,就请每位同学说出一件有关她的事(请郭霜同学把同学们说的事例摘录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生1:我们总爱说方先生相亲的事(板:相亲)

师:你们这么闹啊!

生2:她初一教我们时一次上文言文,她说道,“古时候的老师都被称作先生。”随即,淘气的同学突然冒出了一句“方先生”。她听了,笑着说,“很好很好,学以致用嘛!”于是,我们都叫她“方先生”。(板:名字由来)

生3:有一次我们班跑操不整齐,她就陪我们练习到合格为止(板:跑操)

生4:方先生衣服很少,总是穿那几件(学生发笑 板:衣服少)

师:看来方先生很朴素,心思都放在你们的学习和管理上了

生5:合唱比赛时,她用课余时间组织我们练歌,要我们争取拿第一(板:歌咏比赛)

生6:方先生每周要求我们写一篇日记(板:周记)

师:每周应该叫周记

师:是啊,方先生有太多事例了,我们一时半会说不完,黑板也写满了,我们就说到这吧,感谢郭霜同学,字写得比老师还好看。

老师很想知道,在你们心中,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1:有趣的人

生2:是个幽默的人

生3:她很严格

生4:平易近人

师:我们以她“严格”为例,用连线的方式请同学们在刚才说出的6件事中挑选出适合这个特点的事例:

生:跑操

生:歌咏比赛

生:周记

生:相亲(大家发笑,表示不符合)

师:(解释)你是认为方先生对自己的对象有严格要求是吗?所以才经常没相上(生点点头),看来方先生真的挺严格的,对你们严格,对自己也有标准。

还有没有?

生:没有了

师:你们为什么不选“名字的由来”?

生:因为不符合严格的特点

师:所以我们选材要注意围绕中心

(课件出示:选取典型材料注意事项1:围绕中心选材剪材。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师:另外,除了写方先生严格外,我们还可以写她好玩、幽默、平易近人等方面,这说明,要写一个人,使她更丰满,更有立体感,我们还可以怎样写?

生:多方面写

生:综合写

师:没错,可以不同角度多事件体现人物性格

(课件出示:选取典型材料注意事项2:不同角度多事件体现人物性格。让每件事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在展开记叙时要让每一事件与人物的品格相对应,要让每一事件起到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从某一角度表现人物的品德,使几件事有机地从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

师:我以点带面,其他特点的材料敲定与“严格”的选择方法一样,我就不重复讲解了,大家按刚才的方法选择就可以了。问题是到这里我们遇到一个难题了,好像每个特点都有几件符合题意的事件可写,难道全写进去?不可能,太多了!只能进一步筛选,我们还是以“严格”为例,你会选择当中的哪一件或干脆这几件都不选,自己添加一件符合这个特点的事件进行写作,为什么要这样选?请思考一下,等会跟我们解释下原因。

提问生1:我都不选,会写方先生要我们定时阅读《读者》并写批注的事体现她的严格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种要求对我学习很有帮助

师:喔,对你有影响,所以有感触,想写

生2:我也不会选刚才那4件事,我会写自己不会背书给她留堂单独过关的事

师:你为什么要选定这件事呢?

生2:是我自己的事,印象很深

师:两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是啊,所谓典型,我认为应该是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感触良多的,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如《藤野先生》中写先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时选取了“添改讲义”一事,难道他这辈子认真负责就只干过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作者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件呢?

生:因为是帮鲁迅改的

生:亲身经历的

生:令作者感动,印象深刻啊!

师:太对了!亲身经历才熟悉,印象深刻才有感情。所以作者在众多事件中选中了这一件。由此可见,要写好一个人的特点或品质,我们还要选取熟知且印象深刻的事件来突显

(课件出示:选取典型材料注意事项3:选取熟知且印象深刻的事件突显人物特点。熟知才能观察仔细,写得具體,印象深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师:到此我们知道,选取典型材料写人叙事要注意三个方面,但纯有理论还不够,我们可以阅读贾平凹的《我的老师》,让优秀的文章帮我们引路,大家可以参考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读完你喜欢文中哪个事例,请在它旁边做些批注赏析。(生读完在事例旁批注)

生1:我喜欢最后一件事,尽管孩子小,却有胆量去阻止斗殴,去劝阻,使我感受到这孩子的无畏,勇敢。

师:恩,作者通过这件事体现了孩子无畏,勇敢的品质

生2:我也喜欢最后一件,三岁半的孩子有如此大的勇气,在面临血腥场面时,挺身而出,清楚的辨别出是非。

师:这同学同样在这事例中读出孩子的勇敢。哇,大家都喜欢这件事,可见这事例选得够典型,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品质,还非常吸引读者。还有喜欢别的事例的吗?

生3:我喜欢写字这件事,他不盲目奉承和追捧,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出好与坏,这种品质在社会上难得一见,说明他的真实,实事求是

师:批注得很中肯!这件事充分说明了他的单纯和真实,材料很能服务于中心,又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写来深有感触。还有哪一位来说说?

生4:我喜欢最后一件,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涵泊见义勇为,不畏头畏尾的表现

师:很好!语言描写,运用人物描写突显人物性格特点,既生动又形象。还有吗?

生5:我喜欢指挥国歌这件事,说明他不管他人的眼光,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无所畏惧又爱国

师:恩,无所畏惧又爱国的品质又表现出来了,这孩子身上有好几个优秀品质,都给作者通过典型事例体现出来了,这样多角度的写他人物显得很丰满。

通过对范文的品读,我们大概有了选材写作的方向了,接下来我们进行实战练习,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开始练习:(学生在学案上练习,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题目:我的 (人物)

要求:1.在稿纸上写下人物5件事

2.根据人物品质特点进行选材

3.列出提纲,解释选择该材料的理由

师:因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请同学上台投影分享选材思维过程,并解释选择该材料的理由,下课!

反思:刚拿到材料设计这节课时,我首先遇到选材的困惑,在几件事例都符合中心的基础上如何界定“典型”性,没有唯一答案,难道学生认为要详写的事例就是典型吗?不一定,这又因人而异,每个同学选定的详写事例肯定有所不同,那该怎样突破这一重点呢?后来《藤野先生》中“添改讲义”一事给了我启发,于是我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道出亲身经历熟知的,印象深刻的来界定何为“典型”事例。本节方先生这一人物是我有意安排的,原因在于她是学生共同的“熟人”,预设学生围绕她应该会有事讲,有话说,那么学生便会积极参与,乐于思维,课堂则活跃了起来,再用连线的方式对众多事例进行选择,直观明了,学生容易判断比较,使如何筛选典型材料这一教学任务得到初步的落实。其次,两则例文从学生习作到名家作品的排列也有我的意图,因为前者只是热身,后者才更有指引和模仿的意义,有一定的借鉴性和说服力!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
外研社选修六Module 3 Roy’s story教学案例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探究
OOAD与MVC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案例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效果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