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09金慕芳

关键词:适应性课程改革

金慕芳

【摘要】新版(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在以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调整的历史变革和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英语课程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等重要意义的背景之下被提出。现在基础教育英语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施并积极实现着其所要求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变。然而,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新的英语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认识与行动不一致,教材研发上有困难以及不能完整诠释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对解决英语教师英语课程适应性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 课程改革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11-02

2001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施行。新课程改革(下文简称新课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合作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上均有较大的改进。在新课改的施行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新课改的施行者,对新课改能否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新课改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适应新课程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上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扮演的角色

1.新课改教材的研发者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这种教学途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实践空间。新课程改革主张突出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认为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教学的研究者。新课改倡导教材多样性,笔者作为具有英语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在分析了高中的教材后发现,现如今的教材表面看来需要教学的内容比起课改前似乎少了很多,但事实却是课本知识变少了,但是考点并不少,所以要求广大教师们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要学会“用教材”。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教材,将教材与考点相结合,把教材作为工具,这样才可以更加高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要开拓,研究教材以外的更多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尤其是在高考英语考试在北京及上海等地首先进行改革后,学生口语能力也被列入了高考英语的考察范围。对口语能力的考查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即交流沟通的功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言沟通是传播文化最为快捷有效的措施。但是,与考情无法达到一致的是,现如今还未出现对于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培训的相关教材,这对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要学会如何依据到手的教材,组织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学习的伙伴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生们在不论是在自身条件,如心智成熟度、个性、特长、爱好还是家庭背景,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站在知识的制高点上,站在讲台上等待着学生请教,为学生“指点迷津”。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制定计划引领方向,还应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观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此外,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遇事容易冲动,他们中的部分同学因无法成功排解升学带来的压力,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乃至于社会的安定都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伙伴,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榜样有助于缓解甚至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时刻秉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向学生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英语教学已非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者。教师要组织策划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高效的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学习的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最终才能使学生能够在离开教室,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及学习中做到不断进步、终生学习,终身受益。

二、教师在适应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与行动不一致

在新课改英语教学上,有些教师具备实行适应新课改的英语教学方法的能力及素质,并且认识到了新课改英语教学的实践意义,也怀有极大的热情想要实施新课改教学,但是却受升学压力所迫令认识与行动难以保持一致。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多练习习题,瓜分了英语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们空有一腔实现新教学的抱负而迫于现实的压力而无法施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其中。

长期以来,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英语教学总是围绕着考试进行,教师教学不得不以灌输知识点和系统语法规则为主,学生学习不得不以掌握考试重难点为目标倘若着眼未来应付考试。这种为考二学,为考二教的的现象百年无法着眼于长远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在教材研发上有困难

如第一部分中提到的那样,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是要成为教材的研发者,不断突破已有教材的桎梏。然而部分教师虽处于试用新课改英语教学法的环境下但却因自身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达标无法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方法是教学。如果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不更新和提高,课程改革也就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虚有其表。

3.不能完整诠释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

有些教师因自身知识储备以及教学能力及经验的限制,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深入了解新课改英语教学的意义且教师自身不愿主动实施新课改,往往为了应付“差事”,“照猫画虎”的组织课堂教学。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导致的结果往往使得英语课堂变成了表演课,师生在课堂上其乐融融,师生以及生生彼此间积极互动、热烈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放学后,当学生脱离教师的辅导独立学习、独自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時,恍然发现自己在所谓的“新课堂”中收获并不丰富。

三、教师在新课改中适应困难的解决策略

1.发挥教师适应新课程的主动性

作为新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自身应有主动施行新课改的觉悟,深入学习课程理论,了解贯彻实施新课改要求教学的现实意义,反思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扬长避短。英语教师首先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不断总结新课改英语教学的理念,转变固有、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动完善旧有的知识体系,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以扩展自己的教学视野,重新定义高中英语学习的价值,重塑教学目标。向成功实施新课改的教师个人以及单位取经,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通过上网,阅读等方法增强教学技能。从“让我教”变成“我要教”。

2.改革升学考试制度

为了营造合适的课程实施外部环境,升学考试制度进行应当改革。因为升学由应试主导的原因,学生的成绩是学校衡量教师绩效,家长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以及首要依据,故而使得很多教师不得不形成“唯分数”的教学理念。在社会以及家长的这些压力之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功利性的教授知识、为了让学生多做几道题,多记忆几个单词和金句,在有限的课堂中尽量少的开展合作学等教学活动。此外,课下教师又疲于批改作业,参与各种教学比赛使得教师们更加无暇去创新课程,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了。最终的结果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考试作为一个指挥棒,对于新课程实施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正如我国一些有见识的课程研究者所提醒的那样,只要国家的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

3.依据地区差异,有层次提高课程研发质量

一般来说,课程改革是由国家级实验区到省级实验区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而试验区的教师及学校都是按照一定要求精选出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普遍较高,外界的支持相对富足,这些是一般的学校无法达到的。如果将在实验区顺利实行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直接移植到不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水平与实验区都存在一定差异的普通学校,也许会出现排异反应,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所以课程改革在从试验区向全国地方范围推广时应当结合当地实际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作出一定的改良,对于课改的评估也要因地制宜调整标准,教学质量应当有层次的,递进式的提高。以保证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顺利通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一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过程的调查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5(5):14.

[3]唐丽芳,马云鹏.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53.

[4]马健生.论教育改革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公共选择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111.

[5]郭静.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适应不良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111.

[7]曹碧玉.县级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8]邓超.走出新课程实施的困惑[J].教学与管理.2004,(9):34.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适应性课程改革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