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执法如山
2017-05-09杜如湘刘倚欣
杜如湘+刘倚欣
人。明代廉吏。于成化庚子年(1480年)参加乡试,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第二年中进士,任乐亭知县,从此宦海沉浮四十余年,累官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史书给其评价是:“以风裁自持,不畏强御,所至以严正见惮,然持法平恕,人亦无怨言。”(《世宗实录》)
李瀚幼通诗书,秉性耿直,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执政有声,教育有道,很受朝廷器重和百姓爱戴。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朝内阉人横行,各地贪官霸道。时孝帝(朱佑堂)临政,闻得河南一带官吏恣意妄为,贪污渎职,贿赂作弊,为非作歹者甚多,诏命李瀚为按察使,授权前往巡视,督察究治,以正国威。李瀚领旨,传下命令,四面金牌开道,上写“严肃、回避”。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昼夜兼程,直奔河南而来。
一日傍晚,来至陈州地境,策马东行,见街头新建一宅,青砖绿瓦,高门大户。门首灯火辉煌,几个小厮手执软鞭,驱赶一伙围观的小孩。李瀚顿觉不快,皱眉蹙额,诘问堂弟李飞:“这是谁家的住宅?”李飞答道:“这是皇上赐给本州卫太监的新宅,你瞧多气派?”李瀚闻言,怒火中烧,不由地“哼”了一声。
这时,自小巷内窜出一条人影,扑到李瀚马前。李飞大吃一惊,喊道:“拿刺客!”
那人跪在马前,大声喊叫:“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李瀚定神一看,是个手捧状子的文弱书生,并无凶器。便问道:“你是何人,有何冤枉,快快道来。”
那人伏地言道:“启禀大人,小人王善,家住项城县,任典史之职。只因本县恶人卫世恩倚仗权势,鱼肉乡民。两月前偶去寒舍,见小人之妻春云容貌,便生邪念。乘小人外出,几次上门调戏,我妻不从,竟被他活活打死。可怜她身怀有孕,害了母子两条人命呀……”
李瀚见王善泣不成声,便问:“既有冤情,为何不去衙门告状?”王善答道:“县衙府衙小人均已去过,都被他们乱棍打出。小人素闻李大人执法无私,故冒死拦马喊冤,请大人秉公执断!”说罢,连连磕头。
李瀚点点头,命把王善带回府衙。然后命李飞前去项城拿人。翌日近午,李飞回府复命说:“王世恩出走去向不明。”他见李瀚双眉紧锁,便笑着说:“兄长无须烦恼,那个王善已要求撤状,不再上告了。”
李瀚一听,顿生疑虑。探问:“王善妻遭惨死,他岂甘心?”李飞道:“愚弟查得卫世恩系侍从太监卫彪的侄子。卫彪权压朝臣,又是皇上的心腹,满朝文武谁人敢惹?王善既请撤诉,兄长就不必再惹是非了。”
李瀚听李飞一说,心中已明白了几分。他一面命李飞退下,一面捋须沉思,心想:王善既然冒死拦马喊冤,却又为何收回状子?其中定有缘故!遂决定亲自盘问。
王善面容憔悴,一见李瀚便扑通跪下,连连磕头道:“小人妻子实是产前得病而死。小人诬告卫公子该死,请李大人治罪!”
李瀚一声冷笑,说道:“本官原以为你是个正直汉子,想不至……”说到此处,仰头叹息道:“春云啊春云,你九泉之下,可想到你的丈夫非但不替你母子報仇雪恨,反而昧着良心,说你是产前得病而死,可怜!可怜!……”
王善听此言,脸上一阵白,一阵紫,跪行李瀚面前,大声反问:“大人此话可是出自肺腑?”
李瀚“哼”了一声道:“我李瀚身为朝臣,专程到此,不为民做主,不为民伸冤,所为何来?”
王善见李瀚说得斩钉截铁,这才哭诉道:“小人诉状,句句是实,众乡邻居可以作证。昨日大人恩准小人状子,欣喜若狂,不料今午得一纸书信,说什么……”
李瀚忙问:“信中怎讲?”
“内写大人与卫家乃世交,大人又接纳了卫太监厚礼,小人之冤必不得伸,故而要收回状子。”
“书信何在?”
“小人骇怕,已吞在肚内。”
李瀚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当即安慰王善一番,并要部下严加管护。李瀚走时,王善又扑前几步,大声喊道:“小人倘有不测,请大人为民执法,莫让我妻儿冤沉大海,王善死而无憾!”说罢,泪如泉涌。
李瀚回府,叫李飞问道:“卫太监府内可有什么动静?”
李飞微微一笑,随即答道:“卫太监着人送来厚礼一份,愚弟不敢做主,正要兄长裁夺。”
李瀚看了礼单,自言自语道:“这份厚礼怕有三千两银子。好吧,暂且收入。”
李飞深知堂兄平日秉性刚直从不受礼,今回却出乎意外,于是便转弯抹角地问道:“那个王善,要放他走么?”
李瀚摇摇头说:“诬告亦应有罪,哪能放走?我要亲拿卫世恩,弄个水落石出。”李飞闻言,只得唯唯从命。
翌晨,李瀚带人直奔卫府。卫彪闻报,不敢怠慢,把李瀚迎进客厅,含笑说道:“李大人光临敝舍,不知有何贵干?”
李瀚笑道:“为官碌碌,受公公厚赠,不知以何相报?”
卫彪含笑道:“区区薄礼,何足挂齿,切莫见外。”
李瀚又笑道:“为官今办一案子,涉及到令侄世恩。请他出来一见,我有话要说。”
卫彪哈哈大笑道:“舍侄世恩在项城为官,不曾回家,吾这次回来还不曾见面!”
“据吾所知,世恩确在尊府,烦公公让令侄速出来一见。”李瀚边说边朝客厅四顾。
卫彪见李瀚态度严肃,便摊开双手苦笑道:“舍侄真的未回府中,李大人若是不信,就请查便是!”
“好。”李瀚就等卫彪这句话,随即便命巡捕分头搜查。
卫彪在旁声色不露,白皙的脸上挂着一丝奸笑。半个时辰以后,20名巡捕空手回报。这时卫彪抹去笑容,脸色一沉,对李瀚说道:“李大人无故搜查敝室,岂非蔑视国法!我与你明日回京一起面圣!”
李瀚虽神色自若,心下却有点慌。暗自思忖:莫非世恩听到风声远离躲避?但转而一想,卫彪送我厚礼,必是藏奸心虚。我已命手下四城严加防范,谅你卫世恩插翅难逃!那么,他藏于何处?李瀚忽见几个小厮沿花厅两边而立,神色紧张。心中已明白大半,于是令人量厅壁尺寸。
卫彪闻言,脸露惊慌之色。李瀚吃准墙内定设暗室,便命人剖墙。不一会,便把战战兢兢的世恩从暗室抓了出来。
李瀚将卫世恩带回衙门,当堂开审。世恩自知无法抵赖,只好招供。但气焰仍很嚣张,自恃有卫彪为后台,李瀚不会将他怎样。
退堂以后,李瀚正在恼怒之际,李飞进来禀报,王善病死房中。李瀚一惊,正要仵作验尸,门外又有人禀报:“卫太监在外求见!”
李瀚稍一犹豫,便吩咐僮儿:“请他客厅相见。”
卫彪走进客厅,正色道:“杀人偿命,法不容情。令侄身为官吏,知法犯法,已供认不讳,理该问斩!”
卫彪听说侄儿要被斩首,顿足说道:“想我卫家只此一子,李大人如果将他处死,岂不绝了我卫氏之后?还望李大人高抬贵手!”说到此处,掩面而泣。又道:“王善已死,原告已无,倘若李大人饶舍侄一命,日后准保你荣华富贵,鹏程万里。”
李瀚先是一惊,心想王善之死,卫彪何以得知?便回过头去看李飞,见李飞脸色恐惶。他心中已明白了几分,不由难过地摇了摇头。笑道:“同胞手足之情,谁人不念?只是我李瀚身为朝廷命官,上为朝廷尽忠,下为百姓鸣冤。令侄身为官吏,却作恶多端,残害两条人命!倘若我领了你卫家兄弟之情,却是负了天下众百姓之望!”
卫彪见李瀚寸步不让,不由咬牙切齿说道:“吾侄纵然有罪,没有皇命,谅你也斩他不得!”
此句话猛然提醒李瀚。他心中自忖:卫世恩虽判为死罪,但倘若皇上因卫彪之故,下旨宽宥,这王善三条人命,岂不蒙冤难申了吗?想到此处,气愤填胸,便脱口而出:“先皇有旨在先,我今日就来个先斩后奏!”
卫彪闻言,心中更急,狡辩道:“先斩后奏,乃欺君之罪!”
李瀚当然明白“先斩后奏”的风险,他踱来踱去,猛然站定,目光似剑,直逼卫彪道:“臣为民执法,岂惜性命,又岂能顾家!”说罢,便吩咐鸣鼓升堂。
卫彪一时呆若木鸡。他见李瀚要走,紧追一步,恶狠狠地问道:“李大人不念亲疏,倘若你的同胞犯了命案,当该如何?”
“大义灭亲,依法问斩!”说罢,李瀚头也不回上了公堂。
卫世恩被斩首示众,众百姓拍手称赞。李瀚随即带着卫世恩横行霸道、斯压百姓、蹂躏妇女、勒索民财、害死人命的供状和奏章,负荆回京,上殿请罪。
孝帝未听李瀚奏完案情就龙颜大怒:“卫世恩纵有应斩之罪,也不该先斩后奏,目无君王!”
“是。”李瀚低下頭来,声不示弱地奏道:“臣有罪,但先斩后奏,先帝有旨。”孝宗皇帝一愣,当即问道:“此话怎讲?”
“臣读《尚书》《春秋》,晋文公先执卫成公归于京师,后奏请周天子;又读《礼记》,知公族有罪,国君虽下令宽恕,有司却执法不从;《宋史》中,宋王陈州放粮济民危,包公先斩后奏铡国舅;《史记》《汉书》均有载,朝朝代代例何少?”
封建君主常以《春秋》《礼记》正大臣之行。李瀚几句话说得孝宗哑口无言,只得耐下性来听李瀚续奏:
“臣先斩世恩,后奏陛下,并非目无皇上!只因世恩自恃其门之势,鱼肉桑梓,残杀良妇,致使天下百姓愤愤不平。若不将其斩首,只怕民怨滔天,危及社稷。故臣不避罪责,冒死执法,实为江山千秋大业啊。”李瀚说到此处,猛然抬头盯着孝宗阴沉的面孔,怒发冲冠,激奋陈词:“臣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得不吐。今日世道,阉门猖獗,小人得志,民怨沸腾,积弊如山。如不整肃王法,只怕人心哗变,四海翻腾。倘若皇上治臣死罪,臣无所怨言。只求陛下宽容几天,特将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人杀绝斩净,以保国泰民安!”
孝帝听这肺腑之言,心内大震,见李瀚之言铮铮忠骨,句句有理。于是收起怒容,频频点头。一旁的卫彪见皇颜转怒为喜,赵紧伏地奏道:“卫世恩实是该死,但李瀚之弟李飞也犯了杀人之罪,将原告王善害死,该怎处置?”
“噢,”孝帝目光落到李瀚身上,问道:“李卿,可有此事?”
李瀚点头奏道:“臣弟李飞受奸佞贿赂,贪财害命,确用毒药毒死了原告。本应与卫同斩,因恐君复查原委,故下入狱中,待皇上详究根由,再就地正法。今臣有奏章,将其斩首,请陛下恩准!”
孝帝知李瀚确有一精明能干又十分喜爱的堂弟,因而略有踌躇,说道:“即是为人所惑,就免去死罪罢了。”
李瀚抬头奏道:“请陛下收回成命。王子犯法,一律同罪。杀人者偿命,天经地义。有法不依,万民唾弃。治法不严,国必生乱。臣弟李飞虽吾所爱,但贪财害命,罪有应得,知法犯法,不可轻饶,当应重惩!请陛下准奏。”
孝帝只得准奏。
开斩之日,刑场周围,人山人海,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又惊又喜。有诗为证曰:
李瀚执法严如山,大义灭亲美名传。
皇亲国戚同治罪,国泰民喜天下安。
此后数载,不法之徒望风慑伏,不敢为非作歹。一时社会风气大振,歪风邪气销声匿迹,民良官廉,帝悦国兴。李瀚威名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