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勇忠孝于一身的牛天畀
2017-05-09刘晓琴
刘晓琴
仁孝担当 学优而仕
牛天畀从小饱读诗书、崇尚儒学。由牛天畀所作的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家谱序中“家谱之作,所以劝敦睦也,而敦睦必先以孝弟,不孝不亲,不弟于长,于宗族何哉?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知父之当孝,吾父之所自出,不容不敬也;知史之当弟,凡与吾同祖而为兄弟者,不容不爱也。敬爱之情虽有等差,要皆自孝弟推之。夫孝弟,德之本也,其责人人莫外,其事人人可能,人莫不欲其子之寿,而父子意可知,空有以答之。”可知其认为孝道是德之根本,教导族人以孝为先,尊敬自己的双亲和同胞,规范自身言行,人人不例外,代代相传,进而达到宗族成员的和睦团结。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牛天畀母亲病逝,当时其已迁为正二品高级武官湖北襄阳镇总兵,天畀身体力行,休职回乡为母守孝三年。对待族人,天畀扶危济贫,将做官获得的俸禄多用于宗族建設和家乡改造,据乾隆九年《新建关圣帝乐楼碑记》阴文记载“侍崖进士牛天畀施银二十五两,另施花寇银八十四两,业地基一块”。由甘肃金县知事张映秀所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牛氏五股二支家谱序中载“公孝于亲友于兄弟,笃于宗党,其子姓族人俱醇谨自节,相亲爱无间言。公由武科起家,常循循如书生,其帅蜀帅楚也,人咸谓有儒将风,其致命遂志也,从客暇豫,无异平时”,史料中“公”指牛天畀,在其示范下,牛姓一族的人友爱兄弟、厚待族人,为人淳朴谨慎。
金戈铁马 战死疆场
金川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岷江、雅砻江、大渡河上游,周围是高山峻岭。明清时期由十八大土司控制该地,雍正时期大小金川土司势力壮大,恃强凌弱,与附近其他土司进行争夺人口和土地,相互残杀,严重威胁内地的安全和康藏地区的稳定。1747年,乾隆皇帝下令征讨金川,取得第一次平定金川胜利。1766年,大小金川再次暴乱,清政府决定发动第二次平定金川战役。1771年牛天畀为母亲守孝期满,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四川川北镇总兵,统兵出征平定金川叛乱。
1772年,清廷大军自达木巴宗分三路攻资哩。牛天畀熟读兵书,文武韬略,他用梯绳登山探查敌情,侦查到前往蒲松冈的近路,携士兵埋伏于竹林中,诱敌出寨,在玛尔瓦济山巅与金川土司人马激战三昼夜,攻克十座卡寨,解了达木巴宗之围。清军围资哩,先与参赞五岱分攻南北两山,失败。后偕侍卫乌什哈达攻取阿喀木雅山寨,打通孔道。木耳寨战役中,牛天畀与参战大臣阿桂分兵再攻南、北两山,牛天畀身先士卒,在其带领下,官军势如破竹,敌军大溃,遂克资哩,又收复自得尔苏山顶河岸以北地区。继沿达克苏山麓进攻布朗郭宗,取德木达碉寨三座,石卡七个。随后,牛天畀与章京德保相继攻布朗郭宗和德木达,俘小全川首领僧格桑之父泽旺。1773年,大军攻葛尔拉,与副都统乌什哈达、总兵张大金冒雪登山口两峰,夺其碉。定边将军温福报呈牛天畀战功,请署贵州提督。六月,木果木战役打响,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官军被叛军包围,大局难转,牛天畀面向北方跪拜天子后举起大旗、跃马横刀,率领将士杀入敌阵,大营被金川土司人马攻破,将军温福遇害,牛天畀力战重伤,壮烈殉国。牛天畀牺牲后,按旗员一品大臣的旧例给其以抚恤,赐号“毅节”,名列清前期“五十功臣之一”,将其画像挂于紫光阁,并入祀昭忠祠。牛天畀之长子牛敬一恩荫举人,任广东石城县知县;次子牛敬宪承袭世职,分发山西以都司补用。
乾隆皇帝为天畀亲自撰写了碑文和祭文,并审定《牛天畀传》。在祭文和碑文中,乾隆帝对牛天畀的一生功绩作了总结和颂扬,对其殉国极度惋惜,称赞牛天畀“首重知方”、人品高洁,借此立碑铭文来让牛氏子孙缅怀,这是牛氏一族乃至整个晋中地区的殊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牛氏五股二支家谱中“公由武科起家,常循循如书生,其帅蜀帅楚也,人咸谓有儒将风,其致命遂志也,从客暇豫,无异平时。公殁从骑皆赴死敌,无一逃散者,呜呼”,是对牛天畀威震沙场、英勇杀敌场面的记载,也提到天畀待人像儒生一样,文质彬彬。《太谷县志》 中记载:《读征西领队大臣贵州提督牛毅节功臣传》(清·孙廷益)这样写道:“牛公节士鄜城族,胸贮六韬阴符熟。生平受命亦忘身,攻坚克敌符前躅。霜锋落眼白羽飞,英雄到此肝肠裂。” 作者用激壮的情感还原了牛天畀沙场征战的场面和勇敢无畏的爱国主义信仰。《校张公牛公陈公三忠事略》(清·孟士奇)中:“但羡劲节古今传,后雕可列岁寒族。烟尘扰攘蔽湘江,荆棘纵横荣嶰谷。戈矛难自报平安,魂化八公三草木。” 将牛公等平定金川时视死如归的忠义气节与松、竹、梅相媲美。此外,清籍廷璋的《读牛毅节功臣传》也颂扬了牛天畀的英勇事迹。
牛天畀以天下为己任,戎马一生,屡立战功,为国捐躯,集“智、勇、忠、孝”于一身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弘扬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