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科夫斯基《杜姆卡》的民族性特征及演奏分析

2017-05-09刘晓雨

黄河之声 2017年3期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民族性弹奏

刘晓雨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柴科夫斯基《杜姆卡》的民族性特征及演奏分析

刘晓雨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汲取了俄国民间音乐的精华,创作的旋律极富感染力。本文从民族性特征和演奏两个方面对柴科夫斯基钢琴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杜姆卡》进行了分析,从而整体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杜姆卡》;民族性;演奏分析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l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年)生于俄罗斯的维亚特卡省,是俄罗斯作曲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1865年创作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75年创作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6年钢琴小品曲集《四季》,1878年创作的《儿童曲集24首》,1893年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1887年的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等。《杜姆卡》这首钢琴曲是柴科夫斯基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优美的旋律中透入着俄罗斯的民族风情。

柴科夫斯基的《杜姆卡》创作于1886年,属于创作晚期时的作品,此时沙俄统治着俄国,并对当时的正直人士进行镇压,人们受着苦难与煎熬,柴科夫斯基痛恨不满这种黑暗的社会制度,于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了《杜姆卡》这首乐曲。

一、柴科夫斯基《杜姆卡》的民族性特征

柴科夫斯基热爱着自己的本民族,他说:“我热爱俄罗斯因素的一切表现。总而言之,我是一个地道的俄罗斯人。”①因此在他的音乐中贯穿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将俄国的音乐旋律与创作技巧完美的结合,塑造出了拥有着本民族特征的优秀作品。而《杜姆卡》这首作品也不列外,以下我将从3个方面阐述民族性的体现。

(一)标题中民族性的体现

“杜姆卡”(dumka)这个题目在俄文中的原意为“想、沉思”,也在19世纪被斯拉夫民族译作《悲歌》op59。作品的副标题为“俄罗斯乡村景色”。在《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上写道:“《杜姆卡》,一种斯拉夫的民间叙事歌,起源于乌克兰,其中悲哀的和快速的节奏相交替。”②

可见《杜姆卡》这个题目直观的体现了,这首作品是由本民族特有的体裁“杜姆卡”写成的俄罗斯风格的乐曲,并且俄罗斯本民族的音乐形象又通过以副标题的形式加入,从而进一步使音乐表现更为具象化。标题和副标题的运用,直接的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性的特征。

(二)调式调性中的民族性体现

柴科夫斯基《杜姆卡》这首曲子是c小调单三部曲式,分为A-B-A’三个部分。A段(1-45小节):Andantino cantabile(如歌的小行板),调性为c小调,情绪忧郁、深沉。B段(46-113小节):Con anima(勇敢地、有活力地),是舞曲的风格,调性出现了明亮的大调色彩,调性发生了由bE大调(46-77小节)到g小调(78-97小节)再到调性游移(98-113)的转变,情绪欢快、活跃,与A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A’再现段(114-138小节):Cantabile(如歌的),此时调性回归了c小调,情绪哀伤。

《杜姆卡》的创作以c小调为主,符合了俄罗斯民歌的调式以自然小调为主的特征。并且“杜姆卡”这种体裁,在器乐曲中常以“哀伤忧郁和朝气蓬勃”的性格交替出现,③而柴科夫斯基的这首作品正是运用了调式和调性转变,从而表现出了乐段之间的色彩性,体现出斯拉夫“杜姆卡”的音乐这种体裁形式,展现出了民族性的特征。

(三)节奏中的民族性体现

在俄罗斯民间歌曲中,曲调和歌词上会出现有规律的重音,形成节奏重拍交替。尤其是以俄罗斯的城市民歌表现最为明显,“城市歌曲”是18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反应人民生活的歌曲,歌曲的体裁主要是以赋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浪漫曲、叙事曲、圆舞曲、进行曲为主。采用重音节有规律新型诗词谱曲,词曲同步,旋律和节拍规整。④是城市歌曲典型的特点。

在柴科夫斯基《杜姆卡》这首乐曲中也出现了这种节奏重拍交替的段落,B段78小节-87小节多次出现了这种俄罗斯节奏的特征,如谱例1右手高声部的同音连线形成了切分的旋律,将原本平稳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打破,形成了节奏重拍的交替,并且有规律的重复着节奏重拍。体现出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节奏特征。(见谱例1)

谱例1:

二、柴可夫斯基《杜姆卡》演奏分析

(一)演奏风格

演奏风格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当我们演奏这首乐曲时,要仔细思考作曲家标出的每一个指示。即对作曲家创作乐曲意图要保有忠诚性。

在杜姆卡这首乐曲中,A段(1-45小节)一开始出现了音乐术语Andantino cantabile(如歌的小行板),所以A段整体表现的情绪是较为忧郁,但是要结合乐曲俄罗斯人民当时在遭受沉重的压迫的背景,所以演奏速度不能慢的冗长,否则会显得乐曲单调无力。B段(46-113小节)整体的风格是舞曲的风格,但作者在这一乐段中用了不同的音乐术语更明确的表现了音乐情绪,一开使出现了Con anima(勇敢地、有活力地),所以在弹奏时整体的速度要较为A乐段更为快速,在出现跳音的地方要用手指去弹奏,从而使跳音表现的更为轻巧,更能表现此段的风格。到了64小节出现了giocoso(活泼的),为了贴合此音乐表情,所以在演奏这里出现的八度和双音时,要手腕放松轻巧的带动手指去弹奏。到了68小节出现了brillante(辉煌的),所以在弹奏这一段时需要加上前臂的力量,将音乐表现的更为饱满。到了78小节出现了poco meno mosso(稍慢),此时作者对这段的音乐速度做出了提示,在弹奏时音乐情绪要相比较之前表现的平稳,风格趋向于恬静。到了90小节出现moderator con fuoco(中板热情的),此时演奏速度又回到了快速,情绪更加明朗,这里无论是八度的弹奏还是十六分音符的跑动,都要弹奏得短促而有力,使旋律线条一气而成。到了103小节出现了Meno mosso(稍慢)和pesante e marcatissimo(有力清晰的),这里速度虽然做了稍慢的提示,但音乐情绪不能放松,要表现的庄重而有力,所以在弹奏这一段和旋时,手架子要固定好运用大臂去带动弹奏。到了109小节出现了Adagio(柔板),此时音乐情绪变得沉稳,在弹奏时要表现的从容。A’再现段(114-138小节)出现Cantabile(如歌的),此时较为A乐段情绪更为哀伤。这些音乐表情的出现成为了我们演奏乐曲的向导。

第二个因素是演奏者的个性,即当我们尊重作曲家意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智慧和经历,对乐曲进行独有的诠释。在一个乐谱中,记谱法无法标明每一个表情细节,因此不同的演奏者对乐曲就有不同的处理,所以在弹奏杜姆卡这首乐曲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遵循作曲家的风格,忠实的表现乐曲所呈现俄罗斯人民遭受压迫的悲惨及斗争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乐观的意图。还要充分的展现自己的个性,以其自己独有的理解区别于他人的演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去读书,多去思考,提升自我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旋律的演奏分析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他的旋律动人而质朴,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都充满着鲜明的旋律性,《杜姆卡》这首作品也不例外。

乐曲A段(1-45小节)与再现段A’段(114-138)旋律悠长,情绪忧郁。下行音调在这两个乐段中多次出现,具统计一共由36个小节出现。下行音调的出现使旋律表现的更为悲伤,如第三小节的属音上出现了下行音调,第五小节的E音、第九小节的G音也呈现了下行音调,在弹奏这些下方音调的时候,要安排好每个音的强弱,第一个音最强,逐步的渐弱到最后一个音,弹奏时手腕放松带动手指肚去弹奏,此时弹奏出来的声音会更加柔和。并且上方声部的主旋律由下行音调构成,所以弹奏下行音调时为了下方声部做出对比,在弹奏上方主要的旋律音时要突出出来。(见谱例2)

谱例2:

在弹奏A段时还应注意24到31小节,此时的主旋律线条变为了左手的高声部,在演奏时不可弹的过于生硬,并且同时要强调左手高声部的主旋律,因此需要学会运用手臂的力量带动手指去弹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这里的音乐的旋律。(见谱例3)

谱例3:

B段(46-113小节)整体的旋律较为欢快,情绪明朗。与A段和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线条主要体现在右手的高声部,所以在弹奏和旋、八度、双音时要突出上方的旋律音,再根据不同的音乐术语,运用不同的触键方式体现出不同的音色,从而使旋律表现更为形象。并且ABA’三段的旋律都是具有歌唱性的,所以在弹奏中要注意气息和弹奏的配合,从而使音乐旋律表现更为流动。

(三)演奏力度的分析

在柴科夫斯基《杜姆卡》这首曲子中力度的变化非常丰富,曲子的力度经过了由pp-fff的过程,所以在弹奏中要安排好力度变化的层次。这不但需要演奏者要有细腻的情感,而且也应同时具备演奏技巧的支撑。

A段力度变化比较平稳,总体的力度相比于B段较弱,这一段经历了由pp-f的过程,在演奏p、pp时,声音要控制的恰当,轻而不虚。如谱例4力度经历了由mp-pp的过程,弹奏时要安排好力度变化的过程,此处演奏者需要良好的手指支撑,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并配合手腕的转动,从而在弹奏中将力度安排恰当,使音色表现灵动圆润。(见谱例4)

谱例4:

B段总体力度表现较强,乐曲的力度上升到了fff,并且出现了三次分别是76-77小节、93小节、101-104小节,在弹奏时要结合前面的力度,声音要饱满,强而不燥。如谱例5力度由ff到fff的过程,此时需要全身力量的协调,将力量输送到指尖,并且在控制力量中还要注意右手的跑动要清晰,左手突出旋律线条。(见谱例5)

谱例5:

A’段(114-138小节)从115到137的力度一直是pp-p-pp的力度,呈现出忧郁的音乐情绪,但最后两小节138小节到139小节出现了ff的力度,最后这强有力的力度显现,好似受压迫人民发出的呐喊,弹奏在最后这两小节时要运用手臂的力量,使声音表现的饱满有力,最后这种强烈的力度对比,营造出了乐曲情绪上的对比。见谱例6

谱例6:

通过对演奏风格、旋律、力度的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在演奏柴科夫斯基《杜姆卡》这个作品时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俄罗斯乐坛中的杰出代表柴科夫斯基,他的创作不仅汲取了西方古典音乐作曲技术的优秀成果,并且也继承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精华,是一位旋律大师。总之,通过对柴科夫斯基《杜姆卡》的民族性特征和演奏方面进行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柴可夫斯基《杜姆卡》这首经典的钢琴曲体现了浓浓的俄罗斯民族性的特征,在演奏方面,演奏技巧适中,但旋律表现具有感染力,音乐形象鲜明,使人深深的体会到乐曲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 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6:139.

② 津简明音乐辞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11:286.

③ 汪启璋等.外国音乐薛典[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8:227.

④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282.

[1] 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加·勃里别金纳 著,仲文,建明 译.柴可夫斯基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4]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 克·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6] 蒋振瑞.论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化姆卡》的演奏[J].黄钟,1998,2.

[7] 夏云.柴科夫斯基钢琴曲《社姆卡》op.25核心音调分析[J].乐器, 2013,4.

[8] 刘莎.论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杜姆卡op.59的艺术特色[J].音乐大观,2012.

[9] 玄萌萌.论柴可夫斯基器乐作品中民歌的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 2007,5.

猜你喜欢

柴科夫斯基民族性弹奏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灵感从民谣中来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小星星
不提他人落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