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卫视自办节目研究
2017-05-08马鸿霞
马鸿霞
【摘 要】本文对《兵团新闻联播》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主持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兵团新闻联播》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对策。使《兵团新闻联播》这一兵团卫视的权威性新闻节目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联播;权威性;内容分析;主持人;发展对策
一、《兵团新闻联播》定位分析
1.兵团是新疆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屯垦戍边。 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兵团的特殊作用。
2.《兵团新闻联播》的定位分析。
兵团卫视是国家广电局批准的省级电视台。2005年,兵团电视台通过区网络和市网络公司传输,覆盖了全疆十四个师、170多个团场,200多万用户,550余万人口,整体收视人口达800多万。
《兵团新闻联播》作为兵团卫视的新闻节目龙头,通过播报重要时政、重大新闻、主题性报道等栏目,承担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喉舌和舆论阵地的重任,发挥着服务和舆论监督职能,在兵团内部以及新疆省内一直保持着较大的权威性。
二、内容分析
1.样本抽取。
(1)样本
抽取样本前,首先明确抽取原则:第一,探究最近一段时间内《兵团新闻联播》特点;第二,重点研究常态(无重要会议、节日)下《兵团新闻联播》特点。因此,为避开五一、重要会议等时段,抽取了6月7日、8日、9日、18日、19日、20日共六天的《兵团新闻联播》节目进行统计分析。
(2)分析单位
我们在统计新闻条数时通常以一条新闻标题算作一条新闻,但某些新闻标题注明为新闻背景时则与前一条共同算作一条新闻。据此计算,六天的《兵团新闻联播》节目共播出新闻总条数为157条,平均每天播出26.1条。最多一天(6月19日、20日)播出新闻31条,最少一天(6月7日、9日)播出新闻23条,波动幅度略大,每天播出的新闻量较不稳定。
2.内容分類。
(1)总体分析
首先,可以将157个样本按内容分为区内新闻、国际国内新闻、评论三大部分。经统计,157个新闻样本中,区内新闻120条,平均每天20条,每日平均时长22分;国际国内新闻31条,平均每天5.1条,每日平均时长2.5分;评论6条,平均每天1条。
(2) 区内新闻分析
主要关注三大类新闻:①时政要闻;②最新发展和成就新闻;③宣传重点。
时政要闻
时政新闻主要分两类:兵团领导人的活动和兵团重要会议。120个区内新闻样本中,属于此类新闻的有8条,占6.7%。在120个国内新闻样本中,兵团重要会议有7条,占5.8%。
最新发展及成就新闻
该类节目围绕经济建设,重点展现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最新发展及成就。120个区内新闻样本中,有80条新闻属此列,占区内新闻总数的66.7%。
宣传重点
所选取样本的时段中,宣传重点主要与学习先进人物、援疆发展、国家政策有关,另外大型系列专题《走基层——边境团场行》———对新疆兵团新发展和基层先进人物的报道仍在播出。经统计,该类新闻有25条,占国内新闻总条数20.8%,仅次于发展与成就新闻。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新闻中,发展与成就新闻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宣传重点,时政要闻所占比例最少。
3.特征分析。
第一,区内新闻是报道重点,国际国内新闻比重较少。在157个新闻样本中,区内新闻高达120条,占总数的76.4%,每日平均总时长是国际国内新闻是国际新闻的8.8倍。
第二,硬新闻占绝对优势,软硬新闻相结合。例如,在6月7日的报道中,新闻总条数为23条,硬新闻有21条,占总数的91.3%,软新闻有2条,占总数的8.7%。
第三,多种报道方式相结合。《兵团新闻联播》播报新闻时,在以长、短消息为主的同时,采用了评论、特别报道、系列报道等多种报道方式。在157个新闻样本中,系列报道6条,评论6条,特写1条。
三、《兵团新闻联播》存在的问题
1.权威性不突出。
在新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形式:政府客观的决策决议多,基层群众的内容少;领导讲话多而百姓的意见、声音少;形式注意多,新鲜新颖的内容少等。这样一来,被认可的程度下降,权威性也就随之消减了。
2.新闻报道顺序杂乱。
2012年6月份,《兵团新闻联播》平均每天播送23.1条新闻,固定的板块有区内新闻、走基层专题报道和国内国际消息。一般情况下,走基层专题报道之前有六至七条新闻报道,有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情况下,一般第一条都是报道领导人活动,但没有主要领导人报道时顺序就开始出现了问题,某区的银行新闻有时排在了生态环境问题之前。有一些新闻两条所报道的是同一类新闻,为了凑足新闻条数将其拆分,但是却显得新闻中的冗余增多。国内国际消息部分的顺序也无章法可循,一般先播报国内新闻,再播报国际新闻,但是国内国际的比例不固定。
3.新闻采编技术不够成熟。
在新闻报道中标题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兵团新闻联播》中新闻标题往往不够突出或者没有显现出新闻事件的核心内涵。例如,《重点项目纷纷上马 五师跨越发展势头前进》这个新闻标题把重点项目这一核心信息省略了。
在《兵团新闻联播》中常常出现明显的重复镜头,例如,农作物的特写就会在同一期节目中多次出现。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节目中多采用的是固定镜头,一百字的解说词陪同一个画面会让观众的视觉出现盲区。而一些较少出现的运动镜头常常会因为摇的速度过快和摄像机焦距的调整两方面因素使得这些镜头模糊,这在成熟的电视节目中是不应该出现的。
另一方面,在现在的新闻记者队伍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以致在新闻采访和编辑中,仍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新闻摆拍的现象,如记者去的时机不成熟,暂时采访不到想要的素材,或是采访对象不是很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会使用摆拍,以达到记者想要的新闻素材,甚至有的新闻素材采集不够,使用重复画面,这也使得新闻报道空洞。
四、《兵团新闻联播》主持人研究
《兵团新闻联播》属于播报类的新闻节目,其中主持人是十分重要的,总体来说演播室内的主持人都较为端庄大方,出镜主持人能较好的掌控新闻的现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1.树立平民形象,走进观众心里。
独特性能够让观众过目不忘,一见钟情。但是接近性才能让观众从骨子里接纳和喜欢。《兵团新闻联播》中的出镜记者在面对一些采访对象时采用了一些过于书面化的语言,让采访对象显得拘谨,不够真实。如果出镜主持人能够以平等的视角来对待采访对象,那么将会取得更好的采访效果。
2.具备新闻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随着新闻采集设备技术的进步,突发新闻增多,临时插播的新闻也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是对主持人多方面素质提出考验的时候,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当然成为节目真正的代言人。
3.新闻节目主持人优秀的外在形象。
首先,要有令人愉悦的气质。其次,主持人应有较为端庄的相貌,不能太过年轻但同时不能太老。再次,要有令人愉悦的声音,不單只是要有优美的嗓音,还应掌握正确的口头表达技巧,掌握呼吸的节奏,能够正确发准音节。《兵团新闻联播》中的播音员还存在部分新疆本地惯有发音习惯,例如,前后鼻音不清晰,舌面音“j q x”含混不清。
4.树立主持人权威感。
权威感是主持人在工作中培养出来的。首先在播新闻时,主持人要把自己当作是专家,不管是科技新闻还是医学新闻都应表现出其专业性和通俗性。其次,播新闻时主持人的语气一定要肯定、坚决,不容犹豫和迟疑,只有这样取得观众的信赖,保证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喉舌作用。
五、《兵团新闻联播》发展对策
1.明确定位,抓典型推精品。
在《兵团新闻联播》中“走基层——边境团场行”就是一个十分具有兵团卫视自身特色的系列专题报道,在长达七十二天的专题报道中,报道中不但将边境团长中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鲜活的展现出来,还鼓励和发扬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光荣传统,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和人物都走进了观众心里。
2.与时俱进,紧握舆论引导大旗。
一方面,正确的显现政府权威意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政策传达,提高其政策的可接受性,优化其政策传播效果,协助政府执政;另一方面,作为喉舌应全面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的群众依据,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贴近群众,反映观众心声。
新闻工作者要有平民化的视角,多做民生新闻。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在党和政府的一些方针政策中,有的是专门为民族地区而设置的。所以,可以从这方面开始去搜集新闻素材,在“农”字上多做文章,做好“三农”问题的新闻报道,为当地的百姓提供各种信息,提高服务新闻的使用率。
4.提高新闻业务水平。
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记者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之外,还需要具备几种特殊素质:能较熟悉的知道当地的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蒙语、维语等,至少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这样不至于在采访时碰壁,也能使自己突破民族、语言的隔阂,深入到基层,发现和捕捉到更加细致的东西,获得平时难以得到的新闻素材,更重要的一方面也加深了民族团结;要了解、熟悉、尊重本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能适应本地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能够跋山涉水、吃苦耐劳。
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更谈不上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中要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以先进人物感染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兵团新闻联播》是一扇窗口,要使其更加宏观的把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面发展状况,更好的使外界了解新疆,更好的推动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